本周,第八批集采宣布中選結果,對中選企業的供應地區進行了公示。
與此同時,部分省市啟動了對國采非中選產品的清理工作。湖北自上周起對集采非中選品種擬暫停掛網后,又對部分集采非中選品種進行了掛網價格調整。很明顯,集采的影響面將遠遠不止于中選品種,而是更加全面深遠。
另外,新冠防控措施又有了新變化: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公眾佩戴口罩指引。乘坐地鐵、公交等交通工具時,僅為建議佩戴口罩。本周,國家衛健委舉行新聞發布會,明確要求醫院合理開辦新院區。國家衛健委醫政司副司長李大川表示,“一院多區”是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實施路徑,但也要合理控制分院區數量,避免資源浪費。
運行十年之久后,京醫通在本周六(15日)傳出將正式關停的消息。京醫通一直是北京市民線上預約就醫的常用平臺,去年4月就曾傳出停運的消息。如今關停,令人唏噓。
更多詳細資訊,健識局整理如下:
重磅政策一覽
1、第八批集采中選結果公布
4月11日,上海陽光采購網正式公布第八批國家集采中選結果。第八批國采將于今年7月落地實施。
此次集采共39種藥品采購成功,中選藥品平均降價56%,降幅比第七批集采高出8個百分點。國采至第八批,累計成功采購的藥品共333種。
此次第八批集采大多為臨床疾病用藥,共有251家企業366個產品參與競標,覆蓋抗感染、心腦血管、精神疾病等藥物,抗凝血的肝素類產品為首次納入。其中,甲流抗病毒藥物磷酸奧司他韋干混懸劑平均降價83%,最低價為博瑞制藥報出,15.99元一瓶;最高價為印度煕德隆公司報出,每瓶35.11元。據悉,此次集采平均每個品種有6.5家企業中選。
國家醫保局日前發布《關于做好2023醫藥集中采購和價格管理工作的通知》。根據文件,藥品集采覆蓋面將持續擴大。到2023年底,每個省份的國采及省采藥品數累計達到450種。其中省級集采藥品應達到130種,化藥、中成藥、生物藥都要有所覆蓋。
2、國家衛健委明確:合理控制分院區數量
4月13日,國家衛健委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國家衛健委醫政司副司長李大川表示,要合理控制分院區的數量,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他指出,公立醫院設立分院須達到相應要求,除了對醫院自身診療水平提出要求外,須醫院病床使用持續超過90%的高位運行,平均住院日處于全國同類別醫院的10%才可以設置分院區。
去年1月,國家衛健委發布《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指導原則(2021-2025年)》,其中明確:原則上到2025年末,符合條件的公立醫院舉辦分院區不得超過3個。
另外,李大川還介紹了基層醫療情況。截至去年年底,87.7%的縣醫院達到了二級醫院能力,45.6%的縣醫院達到了三級醫院能力。國家衛健委未來將從醫療人才對口幫扶、專科能力提升等方面推動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
3、全國二級醫院國家集采中選藥品完成比例超90%
4月10日,國家衛健委通報2021年度全國二級公立醫院的績效考核結果。全國共5456家二級公立醫院參與考核,醫院的綜合診療水平、公立醫院合理用藥水平不斷提升。
2021年,全國二級公立醫院抗菌藥物較前一年有所下降,浙江、江蘇等下降較快,湖南、吉林等省相對較低。另外,二級醫院國家集采中選藥品完成比例為92.34%,較前一年提升0.36個百分點。
4月14日,國家衛健委醫政司還發布了2023年版《國家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操作手冊》。新版手冊對于二級公立醫院的電子病歷應用、患者滿意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4、中紀委深化國企反腐,點名華潤山西醫藥
4月12日,中紀委發文,深度關注關聯交易、影子公司等靠企吃企問題,加強監管,深化國企反腐。其中特別提到醫藥領域個別國企干部貪腐行為。
文中重點點名了華潤山西醫藥有限公司原總經理張紅林的貪腐行為。張紅林曾成立3家“馬甲”公司作為藥品供應商,他先是向藥材公司大量采購低價藥,之后通過自己的“馬甲”公司高價銷售給華潤山西醫藥,以此賺取高額差價。
天眼查顯示,2020年,張紅林已不再擔任華潤山西醫藥的法人、董事及總經理職務。他所控股的山西合百醫藥有限公司、太原合百婦科門診部兩家公司也均已注銷。
5、湖北調整集采非中選品種價格
4月11日,湖北省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管理服務網發布通知,調整部分掛網藥品價格。其中,對部分集采非中選掛網藥品的價格和醫保支付標準也進行了下調。
本次集采非中選掛網藥品共6種,包括磷酸奧司他韋膠囊、鹽酸魯拉西酮片、氨磺必利片、依巴斯汀片、帕立骨化醇注射液5個國家集采品種,以及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1個省級集采品種。
六個品種降幅各有不同。其中,齊魯制藥的75mg磷酸奧司他韋膠囊一盒從120元降至96元,醫保支付標準為84元。瑞陽制藥的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價格僅從13.3元微調至13.2元,醫保支付標準為3.8元,支付部分占比僅28.79%。
湖北近期對集采非中選品種有多番調整。3月23日,湖北省醫保局發布《關于開展國采第一批至第五批集中帶量采購接續非中選品種信息申報和價格調整的通知》,明確未按要求提出價格調整申請的藥品,將暫停掛網。4月7日,湖北已對一批集采非中選品種進行了擬暫停掛網的公示,其中還包括部分未集采中標的原研、參比制劑品種。
醫藥衛生大事件
1、京醫通正式下線預約掛號服務
4月15日,京醫通平臺發布下線公告。
公告稱,接北京市衛健委通知,自2023年4月24日0時起,平臺將下線預約掛號服務。請前往各醫院APP、公眾號、小程序掛號。
據悉,北京22家市屬醫院,如北京友誼醫院、同仁醫院、朝陽醫院、積水潭醫院等都已設置公眾服務號、小程序或APP,為公眾提供預約掛號服務。114掛號平臺、醫院自助機、現場窗口也都可以實現預約掛號,滿足公眾就醫需求。
2、國家發布口罩佩戴指引,北京地鐵可不戴口罩
4月1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關于印發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公眾佩戴口罩指引的通知》。文件明確,露天廣場、公園等室外場所,人員相對固定的室內工作場所和會議室等可不佩戴口罩。乘坐飛機、火車、地鐵公交等交通工具,進入超市、影院、客運場站等環境密閉、人員密集場所時,建議佩戴口罩。
據悉,北京各條地鐵線路已放開口罩佩戴要求,相關的提示標語正在被撕除。乘客在進站安檢、候車乘車時,可不佩戴口罩。
3、網傳JCI關閉中國地區醫院認證業務
近日,一份國際聯合委員會(JCI)的郵件截圖在業內流傳。
郵件中稱:國際聯合委員會很榮幸能與中國的醫療保健機構合作超過20年,但由于這幾年來的挑戰,決定關閉在中國的業務,并立即生效。對于此次關停,JCI將主要原因歸于“中國復雜的監管環境”。
國際聯合委員會是美國醫療服務標準認證機構,為美國境外的醫療機構提供服務。美國最早開展醫院評審評價,JCI認證在國內曾有著很高的權威性。2003年,廣東祈福醫院成為國內首家通過JCI認證的醫院。2016年,國內醫院迎來JCI認證熱潮。截至2018年11月,中國共有106家醫療機構(不含港澳臺)通過認證,不僅有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浙大一院等公立醫院,民營醫院如百佳婦嬰集團、和睦家醫療,以及上海百佳婦產等莆田系醫院。
JCI調查費用不菲。據了解,JCI曾披露2010年,平均一家醫院的調查費用為46000美元。不過JCI官網已刪除了該消息。
不過,JCI認證也很快迎來退潮。2017年,九三學社浙江省委員會官方網站發布消息,建議限制公立醫院參加JCI評審。據報道,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司司長焦雅輝曾明確表示,不允許公立醫院參加由境外第三方組織的任何評價工作。
據悉,JCI曾與華潤健康合作,成立華潤JCI醫院管理研究院。該研究院成為中國JCI咨詢服務的獨家提供商,為醫療機構出版物、培訓、教育和醫院管理咨詢,還可為申請評審的醫療機構提供準備咨詢服務。不過,該公眾號自2022年10月12日后再無更新運營。
一周新藥盤點
1、諾華JAK抑制劑“捷格衛”獲批新適應癥
4月13日,諾華宣布其JAK抑制劑磷酸蘆可替尼“捷格衛”新適應癥在中國獲批。新適應癥為對糖皮質激素或其他系統治療應答不充分的12歲及以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即急性GVHD。這款藥是國內唯一獲批可用于治療這一疾病的藥物。
據悉,GVHD是一種移植后會發生的嚴重并發癥,會發生皮疹、腹痛等癥狀。糖皮質激素是目前國內外指南急性GVHD標準一線治療方案,但半數患者難以得到持續性緩解。
2、禮來阿爾茨海默癥抗體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
4月11日,CDE官網顯示,禮來的remternetug注射液擬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用于治療早期阿爾茨海默癥。這款藥以N3pG為靶向,目前禮來正在開展兩項國際多中心試驗。
日前,禮來公布了這款藥的多中心、隨機、雙盲1期臨床試驗積極結果,第169天接受治療的24例患者中,有18例達到淀粉樣蛋白的清除。
撰稿|楊曦霞
編輯|江蕓 賈亭
運營|王嘉琪
圖源|視覺中國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健識局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