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星期,基本藥物目錄又成為行業熱議的話題。
5月10日,全國衛生健康藥政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國家衛健委明確基藥、兒童藥、短缺藥是2023年重點工作任務。
衛健委主管基本藥物目錄的制定和修訂工作,如今距離上一版目錄已經過去四年,下一次何時更新,企業都很關注。
這幾年里,不少公司都在補臨床數據、辦學術會議,希望把自家產品送進目錄。不過,創新藥企對基藥目錄一直沒什么熱情,認為基藥目錄不太可能納入剛批準上市的創新藥。
實際上,創新藥面臨著嚴峻的“進院難”問題;反觀基藥,有“986”、“1+X”等多重政策在身,進院并不難。
今年的基藥調整,可能是創新藥進院的一次重大機會。
創新藥調入基藥目錄是應有之義
有消息稱:新版基藥目錄將在6、7月出臺,數量將擴容至千種左右。不出意外的話,醫保目錄內的創新藥將有機會納入到基藥目錄中。
健識局就此詢問了多位創新藥企人士,多數都表示沒考慮過基藥目錄。創新藥企對基藥的認識大致都是:基藥不都是廉價藥嗎?
2018年版基藥目錄修訂后,12種臨床急需的腫瘤新藥被納入,當年6月獲批上市的丙肝新藥“丙通沙”,也就是俗稱的“丙三代”也被納入。彼時,北京醫藥衛生經濟研究會秘書長范長生提出:到了2018年版,在制定標準上,思路進行了大幅調整,不再“唯低價是取”。
國家衛健委主任曾益新也講到:那些確實是醫學上特別重大的突破,能給老百姓帶來確切的、很好的療效的藥品,都會在基藥目錄中體現。
只是在那以后,基本藥物目錄再未調整,今后的基藥目錄會不會納入高價藥,誰也不知道。
而且,2018年之后這幾年,正是國內創新藥風起云涌的幾年,也是國內醫藥市場格局巨變的幾年。幾款國產PD-1,一大批抗癌藥物、免疫藥物等都誕生于這幾年,醫保政策也在改變準入的游戲規則。
所以,基藥目錄的新調整,會不會從這些臨床需求面很廣的創新藥里面找靈感?
基藥綁定的是基本治療需求,而不是廉價。只要是臨床上確有需求,而且藥物經濟性又合適,就有可能進入基藥目錄。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此前就有過這樣的表述:基藥目錄在更加突出藥品臨床價值的同時,強調實行動態調整,對新審批上市、療效有顯著改善且價格合理的藥品,可適時啟動調入程序。
2018版基藥目錄落實時,原國家衛計委明確要求:提高基藥使用比例,基本藥物不占藥占比等。以2018年進入基藥目錄的幾款創新藥為例,吉非替尼、埃克替尼在等級醫院的銷量都有大幅上升,反觀目錄外,同為第一代EGFR靶向藥的厄洛替尼則表現趨于平穩;眼科用藥中,進入基藥目錄的康柏西普、雷珠單抗均有成倍上漲,目錄外的競品阿柏西普則表現一般。
基藥一系列優惠政策如果能夠得到延續,將十分有利于入選品種。
解決創新藥進院難
基本藥物享受了大量政策利好,同時也的確存在使用率偏低的問題。
根據國家衛健委公布的《2020年度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情況》,基本藥物采購品種數和占比逐年提升。其中門診患者基藥處方占比超過50%,住院患者基藥使用率達到95%。
但這僅僅是使用率,具體進院率,基藥其實是不達標的。
2023年4月7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2021年度全國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分析情況的通報》提到:基本藥物主體地位不明顯,二級公立醫院基本藥物采購品種數占比45.73%,較2020年下降1.06個百分比。相比986政策要求二級公立醫院的80%配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三級醫院的基藥使用問題同樣突出。根據去年12月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全國三級醫院基本藥物采購品種數占比為42.59%,較2020年提升0.70個百分點,相比政策要求“三級公立醫院的60%配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一位醫院管理者向健識局表示:“基藥比例不達標的問題,并不是很重要。”
這種看似“不重視”的心態,源于當前基藥目錄品種設置的不合理。2018年版基藥目錄共列入685個品種,一家三級醫院即使百分百納入目錄中的基藥,為了實現60%的基藥配比,全院進院品種只能控制在1141個以下;二級醫院則只能配置856個品種,否則60%的基藥配比就無法達標。
然而,按國家衛健委的另一個規定,三級醫院藥品品種數最高可達到1500種;二級醫院可達1200種。如果明顯低于這個數量,醫院否則無法承接日常治療需求。
基藥的986政策,讓幾乎每家醫院都處于“基藥配比不達標”的狀態,醫院管理者自然也就不重視基藥配比了,反正都不達標。總不能為了達標去降低進院品種數,影響日常治療需求。
解決問題的辦法有兩個:一是大幅提高基藥數量,如提高到900種,保證大醫院在配置1500種藥品的情況下,可以依然滿足60%基藥占比的要求;另一個辦法,就是將醫院廣泛使用的“非基藥”納入到基藥目錄來,這樣就能快速調節基藥比。
近幾年創新藥大量上市,醫院里“非基藥”品種越來越多,把其中一部分調入基藥目錄,是最簡單有效的辦法,也有利于給創新藥進院騰出空間。
健識局注意到,近期,熱衷于基藥目錄調整話題的,基本都是擁有獨家品種的中成藥企業。今年以來,包括葵花藥業、一品紅、桂林三金、佛慈制藥、盤龍云海在內的中成藥企業都公開表態,要力爭旗下品種進入新版目錄。
創新藥企或許實在難以相信,基藥目錄真的會擁抱不算便宜的創新藥。
撰稿|李傲
編輯|江蕓 賈亭
運營 | 廿十三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健識局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