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午后,長春高新股價突然急轉直下,快速跌停,創近1年新低:144.71元。
交易所公布的盤后數據顯示,五家機構大舉拋售長春高新,合計賣出2.8億元。公司董辦面對媒體的疑問依舊一問三不知,回應表示一切正常。
但細心的投資者還是發現了端倪:一份《關于報送浙江省公立醫療機構第四批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品種范圍相關采購數據的通知》的文件截圖正在網上流傳,落款時間為5月31日。
去年8月,因為有網絡大V誤傳浙江將對生長激素組織集采,長春高新股價隨之跌停。后來浙江方面辟謠稱,沒有集采生長激素,長春高新還起訴了幾個傳謠的大V。
這一次又是浙江,而且是真的。
證券時報記者致電發文機構浙江省藥械采購平臺辦公室,對方回復:確認在內網發布過該文件,名單上確實包含重組生長激素。
具體品種尚未公布
過于依賴生長激素,是長春高新的硬傷。
2021年5月,長春高新股價剛創下上市以來最高點:522.1元,緊接著就迎來噩耗:生長激素出現在廣東11省聯盟集采名單上。當天長春高新直接跌停,隨后股價一路下跌。
廣東聯盟的集采僅限于粉針。集采過后,本來就很廉價的粉針價格又下探了一半多。長春高新的營收主力并不是粉針,理論上受集采影響不大。而且當時公司回應投資者時表示:廣東聯盟覆蓋的區域并不是公司的主要市場,總體影響微乎其微。
2022年3月,廣東聯盟又把價格高出幾倍的水針也納入了集采,降幅擬超過70%才能中選,生長激素市場再次被打擊。
對于水針集采,長春高新和另一家國內水針生長激素生產企業安科生物選擇了直接退出。進口廠家諾和諾德報了價,但不符合要求而落標。
三家企業死守生長激素行業最后的顏面,但誰都知道:水針早晚是要集采的。
所以去年8月時,有網絡大V傳言說,浙江省第三批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將包含生長激素產品,長春高新股價立刻聞聲大跌。
雖然很快就辟謠了,但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這次第四批集采,生長激素肯定躲不過了。
其實論起來,浙江只是一個省集采,但浙江的生長激素銷售份額并不小。2019年,浙江在國內生長激素市場的份額占比就超過10%。所以,浙江一有風吹草動,長春高新的股價就驚天動地。
不知道這一次,長春高新會如何應對。
長春高新還沒做好準備
更為重要的是,經歷廣東聯盟、浙江等地的集采后,很多人猜測:全國生長激素集采可能也會到來。
面對集采利刃,長春高新顯然還沒做好準備。
生長激素的高增長神話早就終結了,近四年,長春高新凈利潤從17.75億元提升至41.4億元,但增速連續下滑,分別為76.36%、71.64%、23.33%、10.18%。
生長激素的主體用藥人群是矮小癥兒童,適應癥拓展會帶來部分增量,但不會太顯著。而且,出生人口減少,生長激素的用戶基數在變少。在4月17日的業績說明會上,長春高新明確表示:生長激素市場已到了足夠規模。
長效水針價格高一些,有一定的技術壁壘,長春高新基本壟斷了國內市場。但因為總體需求的下降,而且粉針價格快速下降,長春高新并沒能把長效水針做成營收主力。目前長春高新的長效水針收入占比僅為11%,期待長效水針全面替代低值產品,難度較大。
而且,據公開資料,已經有多家藥企在推進長效針劑的研發,其中安科生物已經報產,特寶生物處于臨床II/III期,天境生物和維昇藥業處于臨床III期。外企方面,諾和諾德也在布局。今年5月26日,諾和諾德官網宣布歐洲藥品管理局對長效生長激素Sogroya的上市許可給予推薦。
大單品受沖擊,長春高新開始謀求發展其他產品。
4月21日的業績說明會上,金磊表示:要克服一品獨大,對標強生走多元化道路。在五年內,讓生長激素貢獻率降到60%,十年內再到30%。
但盡管長春高新講了不少新故事,到現在也只有一個產品傳出消息:體重管理品牌賽必健的胃占榮產品“睿簡”壓片糖果上市,而且還沒激起什么水花。
集采的利刃已經落下,但長春高新離強生差得可不止一星半點。
撰稿|李傲
編輯|江蕓 賈亭
運營 | 何安盈
圖源|視覺中國
#生長激素##集采#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健識局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