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晚,康希諾發布公告:公司與阿斯利康簽署《產品供應合作框架協議》,將向阿斯利康提供合同開發和生產服務,以支持其mRNA疫苗項目。
這一公告讓不少人吃了一驚:康希諾的mRNA技術平臺,已經成熟到了可以賣給國際大廠的程度?
康希諾方面表示,目前還沒明確具體合作項目,該協議暫不會對其2023年業績產生巨大影響。不少投資者還是看好康希諾:公布合作的次日康希諾高開高走,接近20cm漲停,市值暴漲近40億元。
康希諾的確在mRNA技術上有不少布局。去年4月,拿到新冠病毒mRNA疫苗的臨床批件,今年1月,康希諾就公告稱,其新冠病毒mRNA疫苗一期生產項目落地上海臨港,設計產能為1億劑,已進入試生產階段。
但因為進展不順利,今年5月康希諾公布完臨床數據后,mRNA疫苗就沒了下文,反倒是石藥后來居上。
阿斯利康和康希諾的合作,可能會擦出更多火花。
實力不容小覷
康希諾很早就研發mRNA疫苗,被阿斯利康相中,說明康希諾水平不容小覷。
今年6月,康希諾公布的問詢函回復意見披露了公司布局過程:自 2018 年起,公司已經開始關注、布局 mRNA 合成和遞送技術,2019 年 1 月開始,公司陸續申請了多項關于mRNA 疫苗設計和新型遞送系統設計的專利,啟動了相關疫苗研發。
這一系列規劃發生在新冠疫情之前,說明康希諾的mRNA技術平臺并非為新冠病毒mRNA疫苗做嫁衣。
康希諾生物(上海)總經理劉健在去年的一次訪談中也介紹:公司早在新冠大流行前就開始作技術、專利積累,到2021年下半年,康希諾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才正式布局mRNA技術平臺。劉健所謂的“時機成熟”,很可能就是指國內大力鼓勵新冠疫苗研發這一背景。
在政策扶持之下,康希諾抓緊拿地建廠,接連推出兩個大動作:一是在張江建立mRNA疫苗和藥物的研發中心,二是在臨港新片區建設mRNA疫苗生產線。
據劉健介紹,光是臨港產業化項目,建筑面積就達到1.7萬平米,公司投資在10億元以上。
今年3月、5月,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康希諾披露:已初步打造臨床前研究、工藝放大、 分析檢測、商業化生產在內的完整mRNA研發生產平臺。
阿斯利康找到康希諾,幾乎從研到產,可以把這套平臺全盤拿下來。
遠水解不了近渴
從審批進度來看,國家藥監局對mRNA疫苗類產品非常謹慎。
理論上mRNA技術可以用于開發所有疫苗,但就像新冠疫苗一樣,mRNA技術并不是唯一的疫苗開發選項。康希諾披露:例如帶狀皰疹、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新冠+流感等疾病領域都是可能的開發方向。這些疫苗其實用其他技術都可以開發。
美國莫德納、CureVac等公司已經開始在研究mRNA腫瘤疫苗,這或許是mRNA技術平臺的獨特優勢。
不過,這一切距離產品開發上市都太遙遠。當下中國的創新藥行業生存環境,行業恐怕都有感受。不能立刻變現的mRNA業務現在就是燙手山芋,饒是康希諾這樣的企業,也不是沒有隱憂的。
今年一次會議上,藥明生物CEO陳智勝表示:“現在國際上已經有4家mRNA CDMO想要賣給我了。目前來看,mRNA還是雷聲大,雨點小?!?
康希諾在mRNA技術平臺建設之初就表達過,自己是要承接 mRNA 技術CDMO 服務的。然而,國內對疫苗產業管制相對較嚴,原則上不能外包生產。康希諾要想轉做代工,只能代工國外公司的產品。
去年,康希諾已經計提了大量新冠資產減值,算是一次性出清了產業風險?,F在找到了阿斯利康,估計mRNA技術相關在建工程及固定資產今年不需要減值了。
8月9日,康希諾對投資者回應稱:公司正與阿斯利康積極推進下一步合作,以CDMO為起點,未來會基于其mRNA平臺探索更多合作可能??迪VZ承諾給阿斯利康留足產能,以提供后者需要的特定產品的毒理研究和臨床材料。
健識局查詢阿斯利康官網和年報,都未發現有任何mRNA管線和在研產品。反倒是能看到,去年阿斯利康公布放棄了兩款處于臨床階段的mRNA療法,一款是IL-12 mRNA療法MEDI119,另一款是與莫德納公司合作開發的心血管疾病mRNA候選療法。
國際范圍內,CDMO不是光有技術就能做,還要有成熟的質量管理、成本管控體系。無論阿斯利康還是其他國際大廠,一般都是委托給專業的CDMO企業,如LONZA、Catalent等,而不是交給一家藥品生產企業。
阿斯利康和康希諾的合作,可能更多的還是涉及技術平臺層面,而非單純CDMO。
撰稿|李傲
編輯|江蕓 賈亭
運營 | 朱穎
圖源丨視覺中國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健識局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