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 (CMS) 公布了首次納入醫保價格談判的10種藥物清單,將正式開啟美國版藥品價格談判。
此次納入談判的藥物幾乎都是各大藥企巨頭數一數二的重磅產品,包括強生的伊布替尼、烏司奴單抗、利伐沙班,百時美施貴寶的 阿哌沙班、默沙東的西格列汀、禮來的恩格列凈、阿斯利康的達格列凈、諾和諾德的速效門冬胰島素等。
數據來源:CMS
這些品種幾乎都是藥企的“搖錢樹”。今年 10 月 1 日之前,藥企可以決定是否參與談判,如果拒絕談判,藥企要么選擇退出美國醫保,要不然美國政府會對這些藥品征收高額的消費稅,讓藥企銷售這些藥品無利可圖。
按照計劃,經過價格談判成功的產品將于2026年落地執行。首輪納入醫保談判的藥物并不多,但卻給藥企們傳遞了一個鮮明的信號:美國也要開始降藥價了。
拿巨頭重磅品種“開刀”
此次美國醫保談判主要針對獨家原研藥,這些品種上市時間已經不短了,但還沒過專利保護期,因此價格仍高。
根據美國的說法,上述品種都還沒有仿制藥在美國上市,而且都是上市時間已經達到7年的小分子藥物,或者上市時間達到13年的大分子藥。根據測算,在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 D 部分下這幾個藥的藥費是最高的。
美國公眾醫保Medicare醫保分為4個部分,A是住院保險,B是補充性醫療保險,C是醫保優勢計劃,D是處方藥計劃,就類似于中國的門診醫保。
根據美國醫療保險部的數據,過去一年這十種藥物就花去了Medicare總成本的22%,約505億美元。
從安排來看,美國醫保談判遠不如我國醫保談判那樣雷厲風行:美國將于 2024 年 9 月公布這些藥物的“最高價”,在這個基礎上往下砍價,10種藥物的最高降幅可能達到60%。原則是:產品上市時間越久,降幅越大。
默沙東的西格列汀上市已經17年,降幅肯定要達到60%。
即使降幅不大,對于產品動輒年銷大幾十億美元的藥企來說,也是不小的打擊。比如降糖藥達格列凈作為阿斯利康TOP2單品,2022年銷售額高達43.81億美元;降糖藥西格列汀年是目前世界上銷售額最大的DPP-4產品,年銷售額達40億美元,接近其他列汀產品總和。
此外,諾華的沙庫巴曲纈沙坦鈉也是其最暢銷的產品之一,作為心衰和高血壓治療一線用藥,2022年全球銷售額達46.44億美元。
這些在美國市場的“高價藥”,經過國內集采或者仿制藥相繼上市后,已經不再“高不可攀”。像國內競爭相當激烈的降糖藥領域,達格列凈、西格列汀等都已經降到“地板價”,只有幾塊錢。
在看到“國內高價,國外低價”,甚至有些上市長達20年的產品價格還在不斷上漲的現象,美國也急了,開始抄起中國集采。
“畸形”藥價背后的拉鋸戰
美國和中國不一樣,藥品上市后還會不斷漲價。
根據調研數據,1998年上市的用于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和銀屑病關節炎的藥物依那西普,價格已經上漲了701%,糖尿病藥物西格列汀的價格上漲了275%。
即使對于較新的藥物,如2013年強生/艾伯維獲批上市的伊布替尼,價格也上漲了108%。
就在去年,強生的利伐沙班和BMS的阿哌沙班被美國議員指控稱,涉嫌合謀提價。原來,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在上市之初的定價分別為每月218美元和250美元。到了2022年1月,利伐沙班價格飆升至516美元,阿哌沙班價格飆升至529美元。2020年,醫療保險在阿哌沙班上花費高達99億美元,在利伐沙班上花費了47億美元,是美國報銷金額第一位和第三位的藥。
產品上市時間越長,藥價卻越貴,是美國醫藥“奇觀”。
和中國“全民醫保”不一樣的是,在美國,藥企才是藥品價格的制定者。保險公司或者PBM(藥品福利管理)會與藥企進行一對一的單獨議價,也就是說,如果PBM或保險公司想多賺錢,藥企又想維持高利潤,就只有漲價一條路了。
在中國,市場狀況完全不同。2019年豪森搶下阿哌沙班首仿后,這一品種迎來了大量仿制者,曾一度上演利伐沙班22家企業共同競爭集采中標名額的場面。最便宜的集采藥阿哌沙班,10mg規格每片的中選價只要0.16元,由東陽光中標。
從頒布法律到公布藥物清單,可以看得出美國這次醫保談判的決心很大。按照計劃2024 年 8 月 1 日前將開展最多三輪談判,談判結果于2026 年 1 月 1 日生效。
第一批10種藥只是頭道菜,很快美國會陸續組織更多的藥品進入談判范圍,這讓藥企們害怕了。為攪黃談判,目前阿斯利康、BMS、強生、默克和制藥行業貿易集團PhRMA 以及美國密歇根和俄亥俄州商會等均已提出法律訴訟。
看來美國的醫保價格談判并沒有那么容易推進。
撰稿丨李謹行
編輯|江蕓 賈亭
運營 | 廿十三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健識局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