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國家衛健委辦公廳聯合醫保局、藥監局、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口腔醫療服務和保障管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包含了口腔醫療耗材采購供應、服務價格治理、醫保政策等多個方面,其中部分口腔醫療項目可能納入醫保支付一項尤其值得關注。
《通知》指出:在基金可承受的基礎上,將符合條件的治療性醫療服務項目和醫用耗材按程序納入基本醫保支付范圍。支持鼓勵商業保險積極發揮作用,減輕群眾經濟負擔。但是,國家衛健委未明確所謂“符合條件”具體是什么。
這條消息引發了外界對種植牙進醫保的猜測。健識局注意到,今年1月起,內蒙古已經率先將口腔種植類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9月14日凌晨,通策醫療董事長呂建明發微博稱:中國有幾十億顆牙齒缺損,補種的不到1%。在他看來,四部委發文要推動口腔治療性項目醫保支付,這是非常重要的信號。
呂建明表示:“韓國種牙就是醫保支付的。不應該把絕大多數國人屏蔽在口腔醫學大門之外。”
圖源:通策醫療董事長微博
然而,呂建明的表態并未換來二級市場的認同,截至收盤,通策醫療股價下跌4.26%。
價格下探是前提
內蒙古能將種植牙納入醫保,是因為全自治區控制了種牙的費用。目前,內蒙古全區三級公立醫院的單顆種植牙醫療服務費不超3800元,是全國最低價。
以鄂爾多斯為例,當地單顆種植牙全流程醫療服務價格不超過3536元,口腔種植體系統集采中選價格平均900余元,單牙種植用全瓷牙冠平均掛網價格300余元,全部費用在4736元左右。
國家衛健委倡導“將部分治療性口腔醫療項目納入醫保”,至少建立在兩個前提之上:醫保基金結余充裕、口腔治療項目控費合理。
自去年起,種植牙經歷服務費上限、耗材集采、牙冠競價掛網、口腔種植治理等一系列政策,其費用已經大幅降低。服務費被限制在4500元以下,四川聯盟種植體集采后,實現了約50%的降幅。在四川,省管公立醫院單顆常規種植牙的總價格區間最高到7942元,最低4972元;安徽一顆種植牙從服務到耗材全部的費用則在5000至8000元左右。
圖源:四川省醫保局
在種植牙集采前,不少地方的民營牙科機構收費就比公立醫院更低。目前公立醫院價格也打下來了,民營機構的價格會更低。呂建明對外表示:“我們的醫院要讓中國人種得起牙,矯得起牙為己任。但是確實不是很成功,我們自己人也不大認同。”
2022年,民營牙科龍頭通策醫療營收、凈利雙降,其中,種植牙類業務實現營收4.48億元,僅增長1.5%,較2021年的38%增長有明顯的下降。通策醫療對此解釋是,市場對種植牙集采普遍處在觀望中。但今年上半年集采執行后,公司營收和凈利潤只有3%的增幅。這表明集采暫未對通策醫療帶來多大正面收益。
種植牙進入醫保的好處是擺在明面上的。不具備醫保支付條件的小診所或將出清,通策醫療等頭部口腔醫院可能會迎來機會。
種植牙進醫保,可能性幾何?
長期以來,種植牙都進不了醫保,這是有原因的。
去年10月,國家醫保局在答復函中明確:種植牙屬于更高層次的醫療需求,不符合醫保報銷“保基本”的定位,因此暫時未考慮將種植牙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萬元種植牙”的時代確實已經結束,但其實對于牙科的降價,國家醫保局的行動一直比較謹慎。《通知》中還給部分牙科項目留了生存的口子:對全牙弓修復種植等技術難度大、風險程度高的項目,允許與常規種植牙手術拉開適當差距,后續會納入各地動態調整機制中統籌管理。
更關鍵的是,醫保基金能否承受種植牙的花費?
種植牙進醫保,這次《通知》里明確提到了一點:“在基金可承受的基礎上。”醫保基金的寬裕程度,決定了一個地區能否將種牙納入醫保,這和此前的輔助生殖納入醫保有點類似:國家層面鼓勵,各地按醫保基金富裕程度自行決定。
國家醫保局數據顯示,2022年醫保基金結余6266億元。具體到省來看,多個省份醫保基金相對處于一個緊平衡狀態。2022年,四川省基本醫保當期結余385.58億元,北京相對更高一些,結余為609.57億元。
今年1-7月,全國基本醫保基金總收入18612億元,同比增長8.8%,總支出15528.66億元,同比增長19.3%。支出的增幅遠高于收入。其中城鄉居民醫保已經出現了收不抵支的情況。
種植牙如果納入醫保,大部分患者將會是中老年人,很大一部分會是城鄉居民醫保覆蓋的人群。當前城鄉居民醫保總盤子已經不樂觀,要想報銷種牙費用,恐怕只有部分省份或地區有這個實力。
作者丨楊曦霞
編輯 | 江蕓 賈亭
運營 | 朱穎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健識局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