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賽柏藍 ▍作者/顏色 九州通發布2020年年報 1 主要營收1,108.19億元 近日,九州通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州通”)發布2020年度報告。年報顯示,九州通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1108.60 億元,同比增長 11.42%,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 30.7
▍來源/賽柏藍
▍作者/顏色
九州通發布2020年年報
1
主要營收1,108.19億元
近日,九州通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州通”)發布2020年度報告。年報顯示,九州通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1108.60 億元,同比增長 11.42%,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 30.75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78.10%,扣非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 18.66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22.33%,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 34.44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24.42%。
近3年的主要會計數據:

2020年,九州通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08.19億元、主營業務毛利99.00億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11.42%和14.20%,主營業務毛利率為8.93%,較上年同期提升0.22個百分點。
按渠道分,九州通主要有第一、第二、第三終端、B2B電商業務、下游商業分銷等主要渠道。


報告期內,九州通TOB渠道業務實現銷售額1087.88億元,同比增長11.44%;銷售占比98.17%。其中,第一終端和第二終端銷售額接近占據TOB總銷售額的二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B2B電商業務中第四終端——互聯網平臺銷售額為33.46億元,同比增長34.30%。
九州通TOC渠道業務實現銷售額20.31億元,同比增長10.26%;銷售占比1.83%。可以說,隨著藥品流通行業集中度提升,醫藥供應鏈與互聯網深度融合,以智慧化信息技術賦能藥品流通勢在必行。
年報稱,隨著“帶量采購”等政策實施,基層醫療機構與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的用藥目錄打通以后,原來在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銷售良好的落標品種開始流向OTC市場,從而加速了整體市場的格局改變。
2
業務龐大:從B2B切入到B2C終端市場
九州通主營業務為:數字化醫藥分銷與供應鏈服務;總代總銷與自產業務;數字零售;數字物流供應鏈解決方案與服務;醫療健康與技術增值服務。
從2017-2020H1的藥品流通大型批發企業集中度可以看出,這幾年,其占比一直在增長,2021H1九州通達到了前十大流通企業的8%左右。

2017年九州通提出“FBBC”的發展戰略,“F”指上游制藥廠,第一個“B”指九州通,第二個“B”指終端藥店和診所,“C”指消費者。即整個集團電商技術團隊,九州通作為平臺,打通B2B、B2C、O2O的業務。
九州通FBBC電商平臺為藥店、民營門診提供一站式采購服務,平臺經營1萬多家供應商的20多萬個品規,動銷品規超過1.3萬個。截至報告期末,平臺注冊用戶超過20萬戶,活躍用戶19.1萬戶,已成為目前醫藥行業最大的自營B2B平臺。
九州通名下的“好藥師”是其打通B2C和O2O的核心平臺,好藥師提供藥物購買和配送的同時還提供醫生問診服務。截至報告期末,好藥師零售藥店1,168家,其中直營店224家,加盟店934家,醫院藥房10家。
近幾年,伴隨著促進處方外流政策文件的頒布,例如:國家六部委發布《關于印發加強醫療機構藥事管理促進合理用藥意見的通知》,提到堅持公立醫療機構藥房的公益性。
互聯網醫院慢病續方方面,疫情期間,好藥師電子商務平臺配合武漢市中心醫院開展了互聯網醫院慢病續方工作,對于普通藥品,武漢市中心醫院醫生開具電子處方推送給好藥師電子商務平臺后,平臺安排專業的藥師進行審方、聯系患者完成支付并送貨到家。
可以看出,九州通業務布局范圍擴展十分迅速,從B2B切入到B2C終端市場。
3
“互聯網+醫療健康”成趨勢
隨著分級診療、“互聯網+醫療”政策的實施,報告期內,九州通完成了大健康平臺規劃及階段性建設目標,醫療健康服務方面,大健康平臺引入了業務中臺戰略合作伙伴,整合現有業務及技術體系,未來將會推出涵蓋在線咨詢問診、預約掛號、二次診療、體檢報告解讀、慢病管理、藥品供應、私人醫生、就醫綠通、遠程會診、轉診、海外就醫等線上醫療健康服務,構建“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平臺,該平臺業務規劃架構主要包括數字零售、醫療健康服務和行業賦能。
行業賦能方面,九州通通過“智藥通”、“智藥云”、“智藥店”和“醫衛助手”等系統軟件,為上下游客戶提供互聯網智能化工具賦能服務。
2020-2021年,國家出臺多項互聯網醫療政策:

以上政策的實施與落地,催生了“互聯網+醫+藥+險”的互聯網醫療創新新模式。九州通以現有醫藥供應鏈優勢為基礎,通過不斷整合內外部資源,不斷延伸和拓寬業務領域與服務內容,構建公司“互聯網+大健康”服務平臺。
“互聯網+醫療健康”領域近年來受到國家頂層的高度關注,業內普遍認為,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醫藥衛生領域的應用,有望重塑醫藥衛生管理和服務模式,發揮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服務效率的作用。自《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印發以來,全國各地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國家衛健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司長毛群安3月23日在國家衛健委新聞發布會上說,“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政策效益日益顯現,據不完全統計,目前7700余家二級以上醫院建立起了預約診療制度,提供線上服務,全國已建成超過1100家互聯網醫院。
其進一步強調,“互聯網+醫療健康”在很多醫療機構逐步從“可選項”變成了“必選項”,從“錦上添花”變成了“雪中送炭”,互聯網醫療已經成為醫療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整個行業看,合規是互聯網診療開展的前提,隨著《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明確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和監管的規范性文件出臺,有望推動互聯網診療和互聯網醫院向縱深規范發展,屆時,診所的服務質量將得到進一步保障。
4
機遇與風險共生
伴隨著九州通在經營方面不斷拓展版圖,商業分銷、總代總銷、醫藥零售等。參股投資16家公司,上市公司占3家。當然,其風險也應運而生。
據報告分析,九州通在全國31個省設立了子公司,建立了醫藥物流設施和營銷網絡。但是,“兩票制”實施以來,部分大型央企和地方國企加速并購重組地方醫藥企業,同行業公司也持續加大了對醫藥流通領域的投資和市場營銷網點的布控力度,使得中國的醫藥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報告還指出,2018年末、2019年末和2020年末,九州通流動負債占負債總額的比例分別為95.62%、93.43%和92.98%。較高的流動負債比例對公司債務償還能力構成一定的壓力。
從九州通的整個經營可以看出,其所售產品屬于特殊商品,容易受到國家以及地方有關政策的影響,特別是醫療衛生、醫療保障、醫藥流通體制改革的影響。
當然,這樣的風險并不僅僅存在于九州通一家企業,其它醫藥流通領域的企業也面臨著上面的問題。
除了九州通外,國藥控股、華潤醫藥、上海醫藥近年來均受到“兩票制”、“4+7帶量采購”等政策的影響。
不過,四大流通巨頭近年來依然保持著營收、凈利潤的增長,除了與企業自身良好的內生性增長以外,與其這幾年收購頻頻的外延式擴張戰略可能也有一定的關系。
目前,整個藥品流通行業面臨著重新洗牌、整合的局面,許多中小藥企紛紛向巨頭藥企靠攏,在此環境下,行業集中度也將不斷提高。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