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米內網 ▍作者/玲瓏 精彩內容 在疫情、集采、醫保談判等多重因素影響下,2020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化學藥市場規模首次下滑,TOP20產品及品牌格局變更。4個產品新上榜TOP20,揚子江的地佐辛注射液逆襲為“品牌一哥”;集采下兩個超百億大品種“跌落”
▍來源/米內網
▍作者/玲瓏
精彩內容
在疫情、集采、醫保談判等多重因素影響下,2020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化學藥市場規模首次下滑,TOP20產品及品牌格局變更。4個產品新上榜TOP20,揚子江的地佐辛注射液逆襲為“品牌一哥”;集采下兩個超百億大品種“跌落”,正大天晴、石藥、恒瑞等創新藥大爆發。
TOP20產品及品牌格局變更
米內網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城市公立醫院、縣級公立醫院、城市社區中心以及鄉鎮衛生院(簡稱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化學藥市場規模接近10000億元,TOP20產品合計銷售額超過1300億元(2019年超過1600億元)。
2個產品年銷超100億(2019年有4個),分別為人血白蛋白、氯化鈉注射液;20個產品涵蓋7個治療大類,集中在全身用抗感染藥物(5個)、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4個)、血液和造血系統藥物(4個)。
與2019年相比,貝伐珠單抗注射液、注射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8:1)、他克莫司膠囊、利妥昔單抗注射液4個產品首次擠進TOP20,阿卡波糖片、瑞舒伐他汀鈣片、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苯磺酸氨氯地平片4個產品被替代。
7個產品銷售額呈正增長,其中人血白蛋白、靜注人免疫球蛋白(pH4)、貝伐珠單抗注射液、他克莫司膠囊增速超過10%;12個產品排位同比去年有所提升,門冬胰島素30注射液、貝伐珠單抗注射液、他克莫司膠囊均提升了10個以上的位次。
從TOP20品牌看,2020年揚子江的地佐辛注射液頂替阿斯利康的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成為TOP1品牌;賽諾菲的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拜耳的阿卡波糖片、輝瑞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韋分散片等8個品牌退出TOP20,取而代之的是石藥的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28.2%)、阿斯利康的甲磺酸奧希替尼片(+64.1%)、揚子江的鹽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204.9%)、拜耳的利伐沙班片(+39.5%)、正大天晴的鹽酸安羅替尼膠囊(+66.8%)等。
國家集采品種“退場”
2020年是4+7集采及擴圍集采、第二批集采的落地執行期,企業以價換量,雖然產品銷售量提升,但由于價格大幅下降,藥品整體市場規模縮減,導致相關產品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的競爭格局發生改變。
部分集采品種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的增速及排名變化

來源:米內網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競爭格局
4+7集采品種硫酸氫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鈣片、瑞舒伐他汀鈣片、恩替卡韋分散片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第二批集采品種阿卡波糖片躋身2018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TOP20產品。
4+7集采于2019年3月陸續落地執行,11個試點城市影響有限,除了恩替卡韋分散片,其余4個品種雖增速下滑,但在2019年仍穩居TOP20,隨著擴圍集采于2019年底至2020年初陸續執行,2020年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兩個超100億品種排名大幅下滑,其余品種退出TOP20;第二批集采于2020年4月陸續執行,2020年阿卡波糖片退出TOP20。
同樣作為4+7品種的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在2019年仍能實現3.12%的增長,且擠進TOP20,一方面在于該產品由四川匯宇獨家中標,相比其他產品降幅較小,另一方面在于4+7集采僅限于11個試點城市,2020年擴圍之后,該產品也退出TOP20了。
隨著國家集采常態化發展,達到充分競爭條件已成為基本門檻,培美曲塞、右美托咪定這種因獨家過評而降幅較低的情況已不可能再出現,基于前兩批、三輪集采品種的變化情況看,一旦被納入國家集采,就意味著其市場規模將大幅減少,與TOP20排行榜也就無緣了。
2020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TOP20產品中,排位第20的注射用泮托拉唑鈉已被納入第四批集采,排位第8、第10、第19的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注射用頭孢他啶、注射用頭孢呋辛鈉被納入第五批集采。注射劑的主要銷售市場在醫院,難以像口服制劑一樣走零售市場,這也意味著這幾款注射劑面臨的殺價將更加激烈,市場規模大幅下降是大概率事件,未來也將陸續退出TOP20。
此外,排位第7、第11、第13的注射用美羅培南、硝苯地平控釋片、注射用奧美拉唑鈉已滿足集采3家以上的競爭格局,被納入集采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創新藥、抗腫瘤藥將迎爆發期
在集采重壓下,仿制藥進入微利時代,市場規模難以再復往日輝煌;受全國醫保動態調整、藥品審評審批改革,專利法改革延長創新藥專利保護期等系列政策支持,創新藥將迎來快速發展期。
受制于藥品零加成、藥品品規數量管理、藥占比等多種原因,部分創新藥處于“進得了醫保卻進不了醫院”的尷尬境地。日前,國家醫保局會同衛健委出臺關于建立完善國家醫保談判藥品“雙通道”管理機制的指導意見,將零售藥店納入醫保藥品供應保障范圍,此外還提到,衛健委下一步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督促醫療機構及時按需配備,不能夠以費用總控、藥占比等理由來影響談判藥品的合理使用。該項政策的出臺,對破解談判藥品“進院難”、推動醫療機構藥品管理制度改革等都將產生重要影響。
可以預見的是,臨床急需且療效顯著的創新藥(尤其是抗腫瘤藥)將是未來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銷售暢銷榜的“常客”。2020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14個治療大類中,僅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實現正增長,增速達7.4%,這主要得益于抗腫瘤藥的剛需屬性、相關政策的支持以及近年來獲批上市新藥數量激增。
由羅氏領軍市場的3款生物藥在2020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TOP20中的排名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曲妥珠單抗雖增速下滑,但排名提升3位,貝伐珠單抗、利妥昔單抗排名分別提升30位、9位。
生物類似藥的獲批帶動相關市場擴容。齊魯、信達、綠葉3家企業的貝伐珠單抗生物藥獲批,其中齊魯的產品于2019年底獲批,2020年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的銷售額超過15億元;復宏漢霖、信達的利妥昔單抗生物類似藥獲批,其中復宏漢霖的產品于2019年3月獲批,2020年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的銷售額超過7億元。
從去年開始,有關生物類似藥集采的消息不斷,從目前的形勢看,生物類似藥納入集采是制度性要求,但由于該類產品的特殊性,其集采的開展時間、形式、規則等尚未明朗,短期內可能影響有限,對此米內網將持續跟進。
但已被第五批集采盯上的幾款產品,未來幾年將陸續退出TOP20,騰出來的位置,將由部分創新藥頂上,聚乙二醇化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甲磺酸奧希替尼片、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鹽酸安羅替尼膠囊、注射用卡瑞利珠單抗、信迪利單抗注射液等產品機會較大。
未來幾年有望躋身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TOP20的創新藥

來源:米內網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競爭格局
阿斯利康的奧希替尼2020年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的銷售額接近40億元,該產品在國內化合物專利期于2032年到期,短期內不受仿制藥及集采影響,再加上新適應癥接連獲批,市場規模有望再擴容;正大天晴的安羅替尼已有5個適應癥報產,4個已獲批上市,2020年全國醫保談判納入新適應癥,市場前景良好。
2020年2款國產PD-1增速迅猛,作為首款納入全國醫保的國產PD-1,信達的信迪利單抗2020年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的銷售額接近20億元,增速高達545.69%,恒瑞的卡瑞利珠單抗是適應癥納入全國醫保最多的國產PD-1,2020年銷售額接近20億元,同比增長491.21%。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