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賽柏藍 ▍作者/半夏 醫藥代表,越來越難 1 市場大幅縮水 第五批國家集采的中選結果已塵埃落地。雖然殺價力度依然不減,但是與前幾次集采相比,本次國家集采各藥企顯得更加從容應對。 這是歷屆國采中品種數量最多的一次,采購金額超過550億元。中選品種
▍來源/賽柏藍
▍作者/半夏
醫藥代表,越來越難
1
市場大幅縮水
第五批國家集采的中選結果已塵埃落地。雖然殺價力度依然不減,但是與前幾次集采相比,本次國家集采各藥企顯得更加從容應對。
這是歷屆國采中品種數量最多的一次,采購金額超過550億元。中選品種61個,涉及148家企業的251個產品,平均降幅56%。同時,第五批國采納入注射劑數量也是歷屆之最,品種數占比超50%,涉及金額超過70%。
帶量采購是大勢所趨,這已成為業內的共識,第五批集采外企的參與度也是創了歷屆新高。本次集采共有10家外資企業的11個產品中選,其中注射劑產品有8個,而且外資企業的降價幅度頗有誠意,例如賽諾菲的奧沙利鉑注射液報價310.5 元/支,降幅高達82%。
據國家醫保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按照約定采購量進行靜態計算,前四批集采涉及157個品種,節約了671億元。藥品價格得以下降,市場格局得以調整,顯著降低了患者用藥負擔。而這些數據對于醫藥人而言,潛在的意思就是:在市場規模大幅縮水,藥價直擊地板額情況下,一場大洗牌已來臨。
2
向龍頭藥企聚攏
截至目前,國家集采已經開展了五批,對市場洗牌效應已經開始顯現。在第五批國采中,不少重點投入創新藥研發的龍頭企業,均有收獲不菲。
從前五批國采企業中選品種總數看,研發實力較強的大型藥企入圍品種較多。這些藥企,大多是國內創新藥龍頭藥企,年研發費用投入較多,并且已有多個仿制藥成功通過一致性評價。
前五批國采中選品種數量領先企業

事實上,受帶量采購的影響,無論是中選企業或未中選企業,很多都已經著手開始調整和轉型,其中就包括銷售團隊的調整。
對于中選的企業而言,由于產品大幅降價,相對而言只能降低臨床費用來騰籠換鳥。在采購量保證的情況下,企業只能夠調整或者撤銷銷售團隊;對于未中選企業而言,市場份額大幅縮小,同樣也只能大幅壓縮銷售費用來維持利潤企業。而且在國采之外同樣會面臨各種招采降價,應對日益白日化激烈競爭。
毫無疑問,過去企業依靠一個品種、依靠營銷就能撐起企業利潤的路子已經行不通了。隨著國家集采的推進,醫藥代表首選就業的企業類型也正在發生改變。
3
醫保調整重磅一擊
今年下半年,除了第五批國家集采,對醫藥代表影響比較大的還有醫保目錄調整,其中就包括國家醫保目錄調整,以及省增補醫保品種的消化。
6月30日,國家醫保局已正式下發《2021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明確自2021年7月1日起,在國家醫保局官方網站開通網上申報系統,符合條件的企業可以開始申報。本次目錄調整工作將于今年底前完成,力爭明年1月開始落地執行。
國家醫保目錄調整對于藥企的意義,毋庸置疑,無論調進或調出都會對企業的市場影響巨大。而目前各地在逐步消化的省增補醫保目錄,對于相關藥企來說同樣是「會呼吸的痛」。
按國家醫保局要求,地方增補醫保目錄中的品種,要求在從2020年開始,3年之內分批調出目錄,3年清理品種的比例分別為40%、40%、20%,每年的調出時間節點在6月底前。因此我們也能看到,近日各省都在發文,明確調出一批地方醫保的增補品種,這些品種應該就是第二個40%。
對于即將或者已經被消化的省增補醫保品種來說,只有兩條路可以走,要么想辦法成功調進國家醫保目錄,要么離開醫保渠道,走零自費或零售路徑。與國家集采帶來的影響相似,對于醫藥代表而言,隨著地方增補品種被逐步清理出醫保,同樣也會面臨著轉型或轉崗的問題。
毫無疑問,隨著國家集采的推進,今后國內醫院市場將加速仿制藥替代原研,同時在國家對新藥利好政策的不斷出臺的背景下,國內創新藥市場已進入蓬勃發展的階段。
無論是藥企還是醫藥代表,都亟需轉型,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潮流。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