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鳴獨特“生命科學”探索之路,不靠研發藥物和醫療器械,而是靠流量 有多少人還記得,張一鳴卸任字節跳動CEO時,曾解釋自己要去探索生命科學了。 9月,字節跳動在健康領域連投三筆。 9月7日,字節跳動出資2億元領投精神心理健康互聯網醫療平臺“好心情”,
張一鳴獨特“生命科學”探索之路,不靠研發藥物和醫療器械,而是靠流量
有多少人還記得,張一鳴卸任字節跳動CEO時,曾解釋自己要去探索生命科學了。
9月,字節跳動在健康領域連投三筆。
9月7日,字節跳動出資2億元領投精神心理健康互聯網醫療平臺“好心情”,創下精神醫療領域國內迄今為止最大一筆投資;9月9日,字節跳動旗下醫療品牌“小荷健康”入股了胡瀾創辦的美中宜和、宏達愛瑞兩家醫療企業,分別持股17.57%和10.71%。
美中宜和是婦產科民營醫院,宏達愛瑞的運營主體則是美中愛瑞腫瘤醫院。也就是說,僅在這個9月,字節跳動就踏足了心理、婦產、腫瘤三大專科領域。
收購百科名醫網、挖百度健康原班人馬建立自己的醫療品牌,然后收購專科醫療平臺……很明顯,字節跳動正在為自家的醫療業務尋找最值得切入的方向。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字節跳動投資項目超過135個,其中醫療領域共9項,覆蓋健康科普、各領域醫療服務、醫療大數據等多個方面。

數據來源:企查查、公開資料
不同于單純的財務投資,字節跳動出手,往往是基于自身業務做出的協同布局,甚至屢屢出現將某一個公司或團隊“打包”挖過來。
這個特點,在醫療業務上也開始顯現。

小荷開花
2018年,因為違法發布同仁堂保健食品和OTC藥物廣告,今日頭條被北京工商局罰款300萬元。隨后,字節跳動推出了“清風計劃”,投入1500萬元,用于醫療健康領域的優質內容扶持和推廣。
這一舉動,被視作字節跳動正式發力醫療健康的開端。
2019年年底,今日頭條公布年度健康大數據:平臺上健康類資訊閱讀量總量高達540億,每天約有3500萬人瀏覽健康內容,較上一年增長60.7%。今日頭條原本是個資訊信息平臺,沒想到被廣大網民用成了一個健康信息平臺。自此往后,字節跳動開始在醫藥健康領域認真了。
然而,C端的內容科普只能引流,很難變現,字節跳動也不希望只是為各種真假難辨的健康信息做背書。收購百科名醫網后,字節跳動隨即開始真正的業務布局。
2020年,字節跳動成立大健康業務部門“極光”,統一品牌名稱為“小荷健康”,由原百度副總裁吳海峰負責。極光部門依托于“幺零貳四”,這是吳海峰和另一位百度前高管孫雯玉共同創辦的醫療信息化服務公司,去年11月被字節跳動全額收購后,迅速推出了互聯網醫療平臺“小荷APP”和線下診療機構“松果門診”,也就是現在的“小荷門診”。
“小荷”系列只是前半場布局,在這之后,張一鳴就“離職”了,只留下一句要“突破業務的慣性,去探索虛擬現實、生命科學、科學計算”。
企查查數據顯示,字節跳動自今年7月起,開始在細分的醫療賽道上開啟收購。包括口腔護理品牌“參半”,心理健康領域“好心情”,腫瘤領域的宏達愛瑞和專注婦幼健康的美中宜和。
“好心情”跟字節跳動的核心業務頗為契合,這家公司利用數據算法為用戶匹配醫生,建立在線一對一聯系,提供隨訪隨診服務。
美中宜和已開辦14家婦兒醫院、綜合門診中心等實體機構,宏達愛瑞則擁有北京美中愛瑞腫瘤醫院等品牌。在它們身上,字節邁出了傳統醫療機構的投資之路。

幾大專科符合“引流模式”
2013年時,美國華平投資在中國醫療市場的第一筆投資,就是美中宜和。
當時華平接盤聯想君聯,投了1億美元,并表示可以接受“10年不盈利”。國家對社會資本辦醫放開,當時資本市場正火熱尋找醫院的投資機會。作出投資美中宜和決策的,正是后來瑞幸“鐵三角”之一的黎輝。
2019年,美中宜和曾很接近資本市場,試圖借殼巨額虧損的啟迪古漢實現上市,但此時很快不了了之。2020年底,美中宜和收購寶島婦產醫院,介入輔助生殖市場,并啟動上市輔導。
字節跳動此時入股,不排除有資本的打算。但業務上的協同考慮是更主要的。
無論是小荷APP,還是小荷門診,所提供的服務均已涵蓋腫瘤科、婦產科等多個科室,對優質醫生團隊的需求自然十分迫切。

小荷APP提供醫療服務內容
“好心情”擁有該領域內最大規模的醫生群體。截止今年6月,好心情平臺已注冊精神心理科和神經科醫生超過5萬名,其中精神心理科醫生3.8萬名,占國內總數80%以上;美中宜和的婦科醫療團隊均來自三甲醫院和二級專科醫院,并且有北京寶島婦產醫院的試管嬰兒輔助生殖牌照。
再看小荷APP的“患者案例”欄目中,精神心理類和腫瘤類患者故事高居熱門分享榜首:肺癌板塊瀏覽量超過27萬,抑郁癥接近11萬。無論是心理健康還是腫瘤,都能實現很好的線上引流效果。
擁有資訊平臺基因的字節跳動,收購心理治療、婦產和腫瘤治療類醫療業務,變得很容易理解。可以預見的是,字節跳動還將繼續在能夠引流的領域“買買買”。

互聯網不等于醫療
2020年年底,百度健康成立9個月就拿下220億的凈利潤;阿里健康扭虧為盈,利潤凈額同比增長286.4%。京東賣藥賣得火熱,騰訊的投資遍布眼科、基因檢測、疫苗等明星賽道,當時字節只有一個空殼公司“幺零貳四”。
下手太晚,字節始終沒能踏上第一節車廂。
數據顯示,近一個月內小荷APP在iPhone設備上的日均下載量為2852次,上線以來累計下載量35萬次;京東健康APP近一個月日均下載量高達5868次。
此外,小荷APP現在推出的醫療問診、疫苗預約、在線購藥、疾病自測等業務,基本是各家互聯網醫療平臺的常規操作。而且,小荷的大部分服務在價格上并不具備優勢,在其主推的疫苗預約服務中,列出的大部分疫苗甚至都沒有貨。
入局醫療的互聯網企業在模式選擇上,大多圍繞自身原有的業務內容展開,如百度依靠強大的搜索引擎,打造健康內容生態;京東、阿里主打零售電商等。小荷背靠字節跳動強大的流量矩陣,能否有效實現導流C端用戶,并逐步由線上向線下轉化,仍未可知。
2016年,張一鳴曾放出“不做醫療廣告”的狠話。2018年頭條被罰時,他被罵“背棄承諾”。實際上,張一鳴當時還有后半句:不做醫療廣告不是因為這件事情違法,而是因為它會降低商業效率,阻撓今日頭條流量變現的步伐。
如今,今日頭條、抖音就差賺流量之外的錢了。張一鳴趟的這條生命科學探索之路,不靠研發藥物和醫療器械,而是靠流量為線上線下醫療服務導流,也不失為一種思路。
文丨古月
運營丨廿十三
每天兩篇深度稿件,解碼醫藥健康
#互聯網+醫療##張一鳴#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