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人工關節國家集采引發市場熱議。開標前夜,48家參與競標的企業一夜無眠。最終,平均82%的降幅,讓患者期待廉價的關節產品落地。 此外,第六批國家藥品集采確定為胰島素專項,本周各省都在組織省內醫院報量。廣東聯盟針對58個中成藥啟動集采、國家醫保局
本周,人工關節國家集采引發市場熱議。開標前夜,48家參與競標的企業一夜無眠。最終,平均82%的降幅,讓患者期待廉價的關節產品落地。
此外,第六批國家藥品集采確定為胰島素專項,本周各省都在組織省內醫院報量。廣東聯盟針對58個中成藥啟動集采、國家醫保局宣布將丙肝藥納入集采……為了控制藥價,國家醫保局在持續發力。
本周新冠疫情也風波又起,起于莆田市仙游縣楓亭鎮鋪頭小學的本輪疫情,在經過一周多的傳播之后,已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80例,其中2例為重型,成為德爾塔毒株在中國的第4次大規模傳播。中秋假期已至,多省發文,呼吁民眾不要前往中高風險地區。
健識局整理更多熱點資訊如下:
重磅政策一覽表
1.胰島素專項國采開始報量
9月13日,國家組織藥品聯采辦發布第六批國采(胰島素專項)開始報量的通知。9月17日,各省份正式啟動數據填報。
本次藥品集采品種為二代和三代胰島素,均分別按餐時、基礎、預混分為3組,共6個采購組。數據填報采用線上填報的方式進行,由醫藥機構按企業產品填報歷史采購量和采購需求量。
健識局注意到,此次專項集采受影響的包括跨國藥企胰島素三巨頭諾和諾德、禮來、賽諾菲,國內胰島素龍頭通化東寶、甘李藥業,以及珠海聯邦制藥、譽衡藥業、萬邦生化、東陽光等多家企業。
從部分省份的報量清單來看,海正藥業的門冬胰島素注射液有望入場本輪專項國采。
2.國務院:擴大集采范圍,醫保目錄明年統一
9月15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明確將擴大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范圍,同時在明年統一全國醫保目錄。
健識局注意到,全民醫療保障規劃包含五大重點:
一是健全多層次醫保制度體系,分類優化醫保幫扶政策,穩步提高基本醫保門診報銷待遇;二是建立基本醫療體系、基本醫保制度相互適應的機制;三是繼續實施國家藥品集采,擴大高值耗材集采范圍,及時將臨床價值高、患者獲益明顯的藥品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四是提升醫保經辦服務水平;五是加強醫保基金監管。
3.第三版新冠防控指南發布
9月1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第三版)》,要求對部分重點科室、部門工作人員實行閉環管理。
圖源:中國政府網
指南要求,對收治新冠感染者的隔離病區工作人員實行閉環管理;對發熱門診所有工作人員嚴格閉環管理;必要時可集中封閉管理,并根據疫情流行情況和防控要求進行核酸檢測,需要時可合理開展胸部CT、血常規、抗體檢測等檢驗檢查。
4.CDE發文:鼓勵改善兒童用藥口味
9月13日,CDE發布《兒童用化學藥品改良型新藥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旨在鼓勵藥企研發適宜兒童使用的藥品。
CDE鼓勵藥業開發新藥時積極與兒科臨床專家溝通,同時明確:兒童用改良型新藥臨床設計中,減少在兒童中開展不必要的重復研究;不提倡在兒童中進行研究目的不明確的劑量探索研究;鼓勵改善兒童制劑口味,以提高兒童服藥的依從性和舒適性。
5.信達、齊魯、正大天晴等主動降價,最大降幅超97%
9月16日,四川省藥械招標采購服務中心公布110個藥品的主動降價信息,包括帶量專區藥品、價格聯動專區藥品。
健識局注意到,包括信達、齊魯、正大天晴、白云山、國藥集團、先聲藥業、揚子江等多家藥企的藥品都在此次降價名單中。涉及左氧氟沙星片、貝伐珠單抗注射液、注射用艾司奧美拉唑鈉等多個品種。
值得注意的是,安徽樂然堂藥業的楤芝膠囊價格從2448元降至68元,降幅超過97%。
醫藥衛生大事件
1.兩大跨國藥企裁員
最近一周,賽諾菲、阿斯利康兩大跨國制藥巨頭先后宣布裁員。
9月14日,賽諾菲宣布放棄位于舊金山的實驗室,同時裁員 38 人。此前幾天,該實驗室一個關鍵BTK抑制劑在臨床試驗中遭遇失敗。賽諾菲直接宣布暫停該實驗室一切研發,并在今年年底徹底將其關閉。
阿斯利康澳洲工廠大批裁員,在11月之前將480名員工裁至240人。阿斯利康在澳洲的這一工廠用于生產新冠疫苗,并按成本價提供給澳大利亞。此次裁員直接原因是中國取消了與阿斯利康的一份金額較大的合同。
2.百濟神州大中華區首席商務官離任
9月16日,百濟神州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首席商務官吳清漪將離開公司,尋求外部發展機會,最后工作日是2021年10月1日。據悉,吳清漪將于下月加入另一家國內創新公司。
2019年6月,吳清漪加入百濟神州,接替轉投羅氏的邊欣,擔任大中華區首席商務官。加入百濟神州之前,吳清漪是賽諾菲中國特藥部副總裁。更早之前,吳清漪先后在拜耳、禮來、輝瑞、健贊、阿斯利康擔任多個職位,是一名資深醫藥經理人。
百濟神州9月發布的半年報顯示,其上半年總收入為7.56億美元,是去年全年收入的2.5倍;與此同時,百濟神州依然未實現盈利,上半年虧損額依然高達4.18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百濟神州是國內唯一公布PD-1實際銷售額的公司,上半年在PD-1上實現銷售額約8億元,同比增長148%。
3.騰訊獲批首個第三類醫療器械
9月15日,國家藥監局發布《關于批準注冊109個醫療器械產品的公告》,騰訊的一款醫療軟件位列其中。這是騰訊第一次獲得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
騰訊這款獲批的產品是“肺炎CT影像輔助分診及評估軟件”,是一款CT輔助診斷軟件,可在新冠肺炎、流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等場景中輔助醫生診斷。該產品在新冠疫情期間立項,由騰訊覓影團隊和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共同研發合作,拍片后30分鐘內即可出具準確影像診斷報告。
今年以來,騰訊還有另外2款第二類醫療器械獲批,分別為適用于對醫學影像的管理與應用的影像云,以及適用于數字病理影像管理與分析的病理云。
一周新藥大盤點
1.O藥被納入英國“醫保”
9月15日,英國國家衛生與臨床優化研究所(NICE)發布最終指導草案,推薦百時美施貴寶“O藥”納入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治療轉移性和復發性頭頸癌患者。
2021年1月,NICE曾拒絕批準“O藥”用于治療頭頸癌,原因是其臨床試驗結果存在不確定性。這一次,NICE在重新做成本效益評估后改變了決定。
2.百濟神州“澤布替尼” 在美第3項適應癥獲批
9月15日, FDA加速批準百濟神州BTK抑制劑澤布替尼一項新適應癥,用于治療接受過至少一次抗CD20治療的復發或難治性邊緣區淋巴瘤(R/R MZL)成年患者。這是澤布替尼在美獲批的第3個適應癥。
澤布替尼是中國藥企第一款“出海”的創新藥。2019年11月以來,“澤布替尼”已在全球4個適應癥中獲得12項批準。
3.渤健非阿片類止痛藥臨床失敗
9月16日,渤健宣布非阿片類止痛藥“vixotrigine” Ⅱ期臨床試驗失敗,中期研究期間未能達到減少患者疼痛的預期目標。不過,渤健表示患者用了vixotrigine后,疼痛總體情況有所改善。
是渤健在2015年花6.75億美元收購的品種。2018年,vixotrigine的另一項坐骨神經痛病人參與的臨床試驗也未能達到臨床終點,宣告終止。
4.海正藥業胰島素注射液獲批生產
9月14日,海正藥業門冬胰島素注射液正式獲批生產。
目前,國內門冬胰島素注射液競爭激烈,諾和諾德有進口產品,甘李藥業、聯邦制藥有國產貨,海正成為第三家獲批生產的國內藥企。米內網數據顯示,2020年門冬胰島素注射液在公立醫療機構的銷售規模超過15億元。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