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拜耳制藥史,半本癮君子辛酸淚 2013年,巴西里約熱內盧,人們眼睜睜地看著一個長達41米的藍綠色飛艇從自己頭上飛過。 藍綠色代表拜耳,這一天,它們成立150周年了。飛艇由德國科隆起步,用整整一年時間飛遍全球,最后,從巴西飛回德國。為期一年的行為藝
一部拜耳制藥史,半本癮君子辛酸淚
2013年,巴西里約熱內盧,人們眼睜睜地看著一個長達41米的藍綠色飛艇從自己頭上飛過。
藍綠色代表拜耳,這一天,它們成立150周年了。飛艇由德國科隆起步,用整整一年時間飛遍全球,最后,從巴西飛回德國。為期一年的行為藝術,是拜耳希望全世界記住它。
但有人不領情。
2018年,拜耳收購大型種業公司孟山都,這是全球最大的轉基因公司,掌控全世界80%的轉基因種子,同時也生產農藥。有一種叫“年年春”的除草劑據稱會致癌;另外,轉基因食品也多遭非議。
各方開始向拜耳發起控訴。

控訴孟山都的游行
關于除草劑致癌的訴訟接連出現,拜耳為此頭大。種種壓力下,拜耳在2018年12月宣布全球裁員1.2萬人,占員工總數的十分之一,但還是沒能阻擋訴訟大潮。
2020年,拜耳向愛打官司的美國消費者們賠付了109億美元,換來美國人的閉嘴。
成立至今的158年里,拜耳遇到的麻煩一個接一個,還總有送命題。
01 神藥阿司匹林
誕生于德國的拜耳,是行為藝術愛好者。
1999年,阿司匹林商標注冊一百年的當天,拜耳花費兩萬平米布料,把勒沃庫森總部的大樓整個包裹住,打造了一個高達120米的巨型阿司匹林包裝盒。

巨型阿司匹林包裝盒
勒沃庫森距離科隆很近,按照宗教文化,周邊建筑都不能高過科隆大教堂的尖頂,當然也包括拜耳總部大樓。
不過,拜耳總是有辦法。1958年,拜耳在總部頂上放置了一個巨大的“拜耳十字”霓虹燈,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霓虹燈廣告,方圓幾公里都能看到。
阿司匹林是拜耳的科學家霍夫曼發明的。霍夫曼的父親常年被風濕病折磨,市面上的止痛藥副作用極大,常常讓父親胃痛甚至嘔吐。
1897年,霍夫曼對傳統的水楊酸止痛藥做了改進,給水楊酸分子加了一個乙酰基。隨后,霍夫曼大膽喂給了父親,效果驚人,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化學合成藥物:阿司匹林。

霍夫曼
在民間,阿司匹林一度被稱為“宇宙藥丸”,鎮痛、退燒、消炎、心絞痛、中風……阿司匹林適應癥非常廣。除了醫生外,眾多名人都是阿司匹林的死忠粉,包括文學大師卡夫卡。
1969年7月12日,阿波羅號宇航員帶著阿司匹林,首次成功登月,被記入吉尼斯世界紀錄。西班牙哲學家加賽特甚至把二十世紀稱作阿司匹林的世紀。
阿司匹林在19世紀的最后一年面世。人們提到拜耳這家企業時,很容易追溯到這段時光。但要再往前看,面目就模糊了。
拜耳成立于1863年8月1日,是弗里德里希·拜耳以及韋斯科特合伙開辦的一個化工作坊,主要生產和銷售染料。拜耳最初的名字叫“Friedr. Bayer et comp.”,一開始作坊才三個人。
一百多年后,拜耳在官網上追溯自己的過去時寫道:一切都始于兩個男人之間的友誼。

早期拜耳
當時的歐洲,天然染料昂貴稀缺,合成染料是門好生意。1869年,拜耳成功合成茜素染料,徹底改變了德國合成染料產業。靠著這門生意,拜耳在動蕩的十九世紀存活下來。
1885年,卡爾成為拜耳的實際控制人,開始把注意力轉向制藥。他建起了科學實驗室,開始研究藥物中間體和染料。阿司匹林就是這個實驗室的產物。
拜耳大概是有據可查最早開展“學術推廣”的制藥企業。1899年阿司匹林上市后,拜耳立馬給三萬個醫生發宣傳資料,讓這些醫生知道自家出了款“神藥”。地毯式的醫生推銷相當有用,很快,阿司匹林就成了暢銷藥。
拜耳的行為藝術基因大概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上世紀20年代,阿司匹林的廣告車風靡歐洲街頭,今天我們常見的戶外流動廣告,都是拜耳玩剩下的。

阿司匹林廣告
世界廣告史上最畸形的案例之一,也是來自拜耳:阿司匹林與海洛因出現在了同一張廣告海報上。
拜耳也不忘開展國際化運作。20年代,中國的街頭已經可以見到著名影星阮玲玉“代言”的阿司匹林廣告。
拜耳的廣告因時因地制宜,能夠跟各國的風俗文化巧妙融合。1930 年,拜耳在《中央日報》刊登圖文廣告一則,上面是這么寫的:
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我道什么藥在這個葫蘆里面。哈哈!原來就是這個大名鼎鼎的拜耳阿司匹林啊!」

《中央日報》上的阿司匹林
這則教人忍俊不禁的廣告,說得并不夸張:阿司匹林被譽為“世紀之藥”,百余年來一直位居最暢銷藥品之列,確實可以擔得起“大名鼎鼎”四個字。
不過,研發出阿司匹林的拜耳公司,面貌要比“世紀之藥”復雜得多:它足夠古老,足夠神秘,足夠坎坷。它足夠偉大,也足夠罪惡。
02 “海洛因是個好生意”
拜耳大張旗鼓慶祝阿司匹林百年,另一個百年藥物卻從不過生日:海洛因(Heroin,英雄)。
海洛因同樣出自霍夫曼之手,只比阿司匹林晚11天誕生。霍夫曼天才地想到,把嗎啡乙酰化處理,就合成了海洛因,一個以英雄為名的 “世界毒王”。
海洛因的鎮痛效力是嗎啡的4至8倍,拜耳喜出望外,將其視作醫藥學史上的重大突破,試圖替代嗎啡。
二十世紀初,海洛因和阿司匹林一樣,被奉為“神藥”,普及程度和適應癥之多甚至超過阿司匹林,吸引著小孩、老人、婦女,它創造的各種奇跡也屢見報端:
婦女用著含有海洛因的衛生棉條,她走進街尾的藥店,給久咳不止的兒子買藥,大夫賣給她最好的特效藥海洛因;
中年人捧著幾粒海洛因,喂給他胃癌晚期的父親,父親露出了笑容;
攀登者服下海洛因,不久后,他打破了自己的登高記錄;
……

圖:海洛因
1899年,海洛因第一次爆出成癮案例,但拜耳沒有重視,到1902年,海洛因已經貢獻了拜耳5%的凈利潤。全球各地海洛因都熱賣,帶來了數十萬癮君子和攀升的犯罪率。
“海洛因真是個好生意” ,拜耳曾這樣公開宣揚。利字當頭,還沒來得及做臨床試驗,海洛因就匆匆開賣。
一些藥劑師開始說真話,告訴人們這種藥物有毒并且致人上癮。當時,拜耳一位叫做卡爾·杜伊斯伯格的經銷商曾要求下屬:如果有人膽敢說海洛因不安全,就要把他們“打得閉口不言”。
后來人們知道,海洛因是最可怕的毒品之一,一旦沾染,一生盡毀。1913年,拜耳決定停止生產海洛因。美國是在1924年禁止海洛因的,但直到20世紀30年代,一些地區還在公開銷售海洛因。
1946年,打開潘多拉魔盒的霍夫曼去世,他一生郁郁寡歡,無妻無子,背負罵名。他親手創造的這對雙生子一正一邪,一個創造了制藥史上的神話,一個成為了人類的噩夢。
03 曾是納粹的好朋友
和納粹的糾葛,也是拜耳難言的往事。
一戰失利后,德國經濟瀕臨崩潰。阿司匹林的專利也在這階段作為德國戰爭賠償的一部分,向全世界公開。
美國早就搶走了阿司匹林,一戰還沒結束,在美的德國企業就以“資敵”的罪名被美國政府沒收,拜耳在紐約的工廠和商標被拍賣,阿司匹林落入美國企業之手。

1985年,美國衛生部長宣傳阿司匹林
同樣,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后,拜耳在俄資產也被充公。多次打擊后,拜耳陷入財務危機。到了1919年,拜耳的銷售總額只有1913年的三分之二。拜耳在官網上這樣描述戰爭帶來的打擊:拜耳的發展因一戰而中斷。
要知道,百年來,阿司匹林一直是世界上服用人數最多的藥物,僅在美國每年的消費量就達300億片,這些小小的白色藥品可以堆成一座龐大的金山。
多年來,拜耳一直在試圖收復失地,多次嘗試買回阿司匹林的商標,但遲遲不能如愿。
1994年,拜耳幾經輾轉,終于花10億美元從史克必成手中買回了在北美的商標權,那時,阿司匹林已經歷幾次轉賣,闊別拜耳七十多年。
拜耳等化工企業開始抱團取暖。1925年,多家化工企業組成的聯合體法本公司成立,拜耳被并入,成為最大的成員之一。法本公司是納粹時代德國最大的企業,主要向納粹軍隊提供汽油和大筆贈款,助推了納粹黨在1931年的上臺;法本還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邊上開設工廠,奴役勞工,甚至做藥物實驗。
以注射劑、藥丸、灌腸劑、散劑的形式,法本公司將疫苗和化藥注入奧斯維辛囚犯的身體。瘦弱的囚犯每人值170令吉,很多人在試驗中死去。
那些年,因為和納粹深度綁定,臭名昭著的法本公司獲得了巨大的好處。
1932年,法本的收益是4800萬馬克,到了戰爭行將結束的1943年,收益已達到8.22億馬克,11年間翻了17倍;十幾年里,法本拿到889個專利,多個諾貝爾獎,成為法西斯陰云籠罩下全球發展最快的化工企業。
二戰后,法本解散,拜耳重新獨立,不再提起過去。
獨立后的拜耳也迅速再崛起。整個60年代,拜耳海外銷量翻了7倍。

二戰后,法本公司受審判
1995年,拜耳為參與大屠殺發表公開道歉。
04 救命藥反成奪命藥
上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亞洲、拉丁美洲的許多血友病人不明就里染上了艾滋病。
闖禍的又是拜耳。拜耳旗下有一款叫做FactorVIII的凝血劑,俗稱“八因子”,是A型血友病患者的必備藥。血友病因為體內缺乏凝血因子,易受傷、易出血,被稱為“玻璃人”。長期以來,拜耳的這款藥是他們的救命稻草。
但血友病人不知道,拜耳的八因子里含有艾滋病毒。FactorVIII凝血劑是拜耳子公司生產,從1萬多名獻血者提供的血庫中提取出。那時,獻血者不要求做艾滋病毒檢測。FactorVIII最早在美國上市,很快發現有數千人染上艾滋病,多人死亡。

最終,釀成制藥史上最大的慘案之一。
訴訟潮持續了15年,最后,拜耳和其它三家藥廠一共賠償血友病受害人6億美元。
拜耳痛定思痛,在1993年設計出了全新的人工合成八因子“拜科奇”,徹底解決了含毒血漿難以驗證的問題。這也是拜耳開發的第一個生物藥。但市場上成百上千的艾滋病患者,又成為拜耳的大麻煩。
2003年,《紐約時報》一篇文章再次把拜耳推至風口浪尖。《紐約時報》指出,拜耳在美國訴訟案爆發后,不得不在美國承認藥品有安全問題。但在其他國家,拜耳卻選擇隱瞞,這導致數百名亞洲人感染艾滋病,其中多人喪命。
拜耳認為自己有苦衷——各國管理部門的注冊程序不盡相同,更安全的新藥還沒獲得上市許可,繼續賣問題藥品是為了“不中斷對血友病患者的藥品供給”。

艾滋病事件之外,拜耳更為國人所知的藥物安全風波來自“拜斯亭”。
2001年,FDA藥物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接到多起“拜斯亭”事故報告, 400多位服藥者患上橫紋肌溶解癥,其中31人不治身亡。之后,拜耳主動將這款上市才4年的藥物撤出國際市場。同年8月,“拜斯亭”被中國國家藥監局緊急叫停。
又一次,鋪天蓋地的訴訟包圍了拜耳。
在丑聞纏身的2002年四季度,拜耳虧損約4.48億美元,成為史上最大單季虧損。拜耳對外稱:主要就是因為“拜斯亭”涉嫌致人死亡,公司面臨大量訴訟賠償案件和巨額賠償。
05 和巨頭聯姻像一場噩夢
帶毒八因子和“拜斯亭”,還不算拜耳最大的送命題。
很長一段時間里,化工起家的拜耳都有三大塊業務:化工材料、制藥和農藥獸藥。上世紀70年代,拜耳開始加大研發,在三大領域里迅速擴張,吞掉對手。
1990年后,拜耳先后收購了加拿大Polysar橡膠公司、美國Lyondell化學公司的多元醇業務、法國安萬特作物科學公司、美國Athenix生物科技公司等多家知名企業,將商業版圖擴充至橡膠、聚氨酯、作物科學、轉基因等領域。
2006年,拜耳以199.5億美元吃掉先靈,成為全球五大保健品供應商;2014年,又以142億美元吃掉默沙東的OTC部門。

拜耳是世界大藥企中,為數不多長期保持多元化結構的企業。2015年,拜耳集團的化工、制藥、作物科學三塊主要業務的收入占比分別為35%、40%和20%,沒有明顯的短板。
但就在2015年,拜耳的化工板塊分拆為“科思創”單獨上市。此后為了做大作物科學板塊,拜耳選擇了收購孟山都。
此后,直到2020年6月,拜耳才徹底了結關于除草劑致癌的12萬5千件訴訟。
158年歷史的世界制藥巨頭,在最近幾十年一直不算如意。1993年,德國開始削減藥品支出,拜耳德國國內藥品營收下降超20%,幾乎遭到毀滅性打擊。
拜耳的產品線里,阿司匹林、阿卡波糖、優思明這樣的低利潤產品比較多;OTC、保健品戲份也很重;兩款暢銷藥抗凝血藥Xarelto、黃斑病變大藥Eylea也都將在2023年失去專利保護。
和動輒手握多個抗癌藥的其他制藥巨頭相比,拜耳優勢在變小,急需升級產品線,提高利潤率。
不過,在儀式感方面,拜耳延續了行為藝術。2013年,拜耳成立150周年,向全球派出飛艇,邀來德國總理默克爾一道慶祝。
拜耳高管和默克爾
多年后,中國也學習了德國控制藥價的大招,集采和醫保談判讓拜耳多年前在德國遇到過的藥價困境再次上演。這一次,拜耳的選擇了跟仿制藥拼價格,“拜唐蘋”、“達喜”、阿莫西林等多款專利過期藥被納入集采。
中國開展集采的同期,拜耳收入有所下降。2020年拜耳總營收414億歐元,同比減少4.9%。
今年8月6日,拜耳集團大中華區總裁江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已從去年業績下滑中迅速走出,未來10年將是中國醫藥市場的黃金年代。
拜耳這樣說不無道理。2021年上半年,拜耳中國區業績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這家始終風波不斷的巨頭,如今已擁有750家工廠、12萬員工,未來還會引發更大的爭議嗎?下一個“世紀之藥”會產生嗎?
只有時間知曉答案,而行為藝術仍會繼續。
#拜耳##阿司匹林#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