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了對賭協議的企業,一定要謹慎對待 分子檢測隨著新冠疫情變得廣為人知,如今,一家主要做分子檢測的公司準備上市:江蘇康為世紀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如果說疫情給了康為世紀機會,那么其董事長王春香便給了康為世紀靈魂:從拿到融資以及對賭,都圍繞王春香展
簽了對賭協議的企業,一定要謹慎對待
分子檢測隨著新冠疫情變得廣為人知,如今,一家主要做分子檢測的公司準備上市:江蘇康為世紀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如果說疫情給了康為世紀機會,那么其董事長王春香便給了康為世紀靈魂:從拿到融資以及對賭,都圍繞王春香展開。
在康為世紀的招股說明書中,不多見地列出了對賭協議的內容,除了常規的業績要求、IPO進展要求之外,還明確列出:“王春香或副總經理莊志華離職”將觸發股份回購。
王春香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1999年回國,先是在北京金賽獅生物制藥擔任研發項目負責人,2002年創辦了北京天為時代科技公司,后被德國分子診斷開發商凱杰生物。王春香二次創業,成立了康為世紀。
這家公司一直默默無聞,在自己的小領域里耐心打磨,疫情給了康為世紀一夜爆紅的機會。從2010年成立以來,康為世紀幾乎沒有拿到任何資金,2020年開始,各路資金爭相投資,擠破了頭。
資本真的是為分子檢測的前景而來,還是只趁著疫情割一茬韭菜?
01 趁著疫情好上市
9月30日,康為世紀向科創板遞交了招股書,保薦人為中信證券。上市擬募資9.86億元,主要用于醫療器械及生物檢測試劑產業化、營銷網絡建設、研發等
康為世紀是一家主做分子檢測的企業。分子檢測是指使用分子生物學技術檢測DNA或RNA中基因的存在、缺陷或表達異常,進而判斷受檢者疾病狀態的一種檢測方式。檢驗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就是分子檢測的一種。
實際上,如果沒有新冠疫情,康為世紀可能根本不會走上IPO之路。
康為世紀一直在做分子檢測相關產品,但大都不溫不火。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波及下,由于分子檢測可以輔助進行新冠病毒檢測,康為世紀的營收和價值逐漸被市場看到。
據招股書披露,2020年,康為世紀實現營收2.33億元,同比增長215.41%;實現凈利潤1.1億元,同比增長1105.54%。

康為世紀對于新冠帶來的契機并不避諱:“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后,公司的分子檢測產品需求大幅提升,使公司經營業績出現較快增長。”
其實直到2020年,康為世紀才被資本看到。
在疫情爆發之前,康為世紀的股東僅有兩位:北京康為和康為共創。2020年康為世紀迅速進行了股份制改造,并完成了3次增資,股東增加了泰州產投、毅達創投、松禾創投等13個席位。
2020年8月,泰州產投等新入股的機構與康為世紀及其董事長王春香達成對賭:如果康為世紀在2024年6月30日之前未能申報IPO、或在2024年12月31日前未能上市,康為世紀就算對賭失敗。
這是一場完全為上市而設的“賭局”:目前國內對于核酸檢測的需求量仍有不少,康為世紀業績表現上還能保持一段時間的高增長。此時不上,更待何時?
隨著病毒流行情況的變化,“新冠概念”的加分因素會逐漸減弱,康為世紀再要想實現高增長,恐怕就不太可能了。
據廣證恒生的統計,2017年及之前,A股上市公司結束對賭期的并購案例共247起,47%的企業在對賭結束的次年出現業績滑坡,甚至有11%的企業在對賭期內就開始滑坡。
02 業務有點行,但不完全行
無論如何,站在風口的康為世紀,沒有拒絕起飛的理由。
據招股書,康為世紀的主要產品是分子檢測酶原料、核酸保存試劑、核酸提取純化試劑及分子診斷試劑盒,四種產品分別涉及到分子檢測中的取樣、保存、提取純化以及診斷。

圖源:江蘇康為世紀招股書
康為世紀稱,自己是“國內少數實現分子檢測環節完整業務布局的生物科技企業”,實現了分子檢測“核心原料+試劑盒+檢測服務”的一體化布局。
布局全面,就會全面開花嗎?
據招股書,在報告期內,康為世紀的營收中“分子檢測產品”占比高達80%以上,“分子檢測服務”則是弱項。

圖源:江蘇康為世紀招股書
在分子檢測產品中,原料酶是分子檢測試劑的主要原材料,一直由羅氏診斷、賽默飛世爾、寶生物等幾家國外巨頭主導,80%都依賴進口。由于原料酶的制作技術難度高,客戶群體對檢測試劑的穩定性要求高,國內企業鮮有能做的。
而相對好做的核酸保存試劑和核酸提取純化試劑,國內企業扎堆不小。據丁香園統計,國內新冠病毒檢測原料廠家可達50家以上。康為世紀就是其中之一。
康為世紀在這幾個產品上都有布局,但顯然,要與國外巨頭拼質量的原料酶并非公司強項,大部分收入還是來自與國內企業競爭的領域。
分子檢測服務上,康為世紀主要依賴于熒光定量PCR平臺、二代測序技術平臺和核酸質譜平臺。
目前,在PCR平臺中,二代熒光PCR以成為主流。與此同時,三代數字PCR正在受到科研和臨床的青睞;而在測序平臺中,二代技術平臺技術較為成熟,但三、四代納米孔測試和固態納米孔測序技術也已經在研發的路上。
總體而言,就分子檢測行業來講,康為世紀并不算掉隊,但并不具備稀缺性。
而且,康為世紀研發后勁略顯不足。據康為世紀招股書,公司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為13.54%,符合科創板的創新要求。但拉長時間線看,康為世紀研發投入的比重在逐年走低。
2021年在沒有業績大幅增長的背景下,康為世紀研發占比下降至7%左右,很難讓外界感受到康為世紀對技術的追求。
康為世紀就像戴著鐐銬在跳舞一樣,一邊在技術上與國外巨頭有差距,一邊也沒辦法跟國內同類企業徹底拉開距離;一邊站在疫情風口有所膨脹,一邊背上賭約壓力山大。
文丨煙酰胺
運營丨薄荷
#分子檢測##疫情##康為世紀沖刺科創板上市#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