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波中,三百萬藥代不是吃瓜群眾,而是命運共同體。 11月27日清晨6點多,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發布消息:醫院閉環管理結束,從當日早晨6點起恢復正常醫療服務。 隨后,中山、同濟、華山虹橋院區、閔行區中心醫院等多家25日開始閉環管理的醫院陸續在
風波中,三百萬藥代不是吃瓜群眾,而是命運共同體。
11月27日清晨6點多,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發布消息:醫院閉環管理結束,從當日早晨6點起恢復正常醫療服務。
隨后,中山、同濟、華山虹橋院區、閔行區中心醫院等多家25日開始閉環管理的醫院陸續在27日開始恢復接診,烏云散去。
最高峰時,上海進入“閉環管理”的各級醫院超過20家以上。上海這一年多來經歷多次散發疫情,此前從未如此。由于此次三例確診病例中,涉及知名藥企葛蘭素史克的財務人員,外界傳言四起。
上海方面多次出面辟謠。上海市衛健委主任鄔驚雷、副主任陸韜宏分別對媒體澄清:網上傳播的“醫療機構接受醫藥代表請客”的傳言純屬造謠;3位確診病例中只有一位是醫藥公司業務人員。
11月26日晚間,張文宏醫生微博發文:“上海多家醫院今天關閉門急診服務……其實只是按照標準流程對于次密接進行排查。”
GSK財務人員確診,同事自然就成了密接,藥企員工最常跑的就是醫院,醫院里的人群也就最有可能成為“次密接”。
2013年,GSK站到了輿論風暴的中心。這一次,GSK的醫藥代表差點又站了上去。
01 指標沒了,壓力還在
在上海20余家醫院相繼封閉時,GSK內部也在自我隔離,員工需要在總部大樓待夠48小時,隨后居家隔離12天。

盡管 “醫藥代表宴請醫生”是謠言,醫藥代表作為密接人員,拜訪醫院是極有可能的。讓20多家醫院成為次密接觀察對象,醫藥代表的拜訪很可能是主要原因。
業內人士戲謔:“GSK簡直不是出頭鳥,而是出頭火箭。”
其實,自從2013年醫藥反腐風暴以來,GSK已經取消了銷售指標,作風走向“佛系”。作為英國第一的大藥企,市場熱度顯然不如排名第二的阿斯利康。
GSK另一位醫藥代表認為“醫藥代表請醫生”的說法有些好笑:“怎么會,葛蘭素史克代表哪有錢?”
有業內人士在社交網絡上表示:“GSK的規范化學術推廣是做得很好的,他們的學術會議、賬務處理,常常是業內的規范案例。”
但這一切,外界是無從得知的。
今年9月,經濟日報一篇《醫藥不需要“代表”》,再次讓“醫藥代表”這個敏感的話題成為輿論焦點。老百姓把看病貴的原因全部怪到了醫藥代表上,醫藥代表又到各大醫院“亂竄”導致醫院停診。兩相結合,醫療問題的矛盾癥結呼之欲出。
其實,藥代天天跑醫院是常規工作。有GSK一線藥代告訴健識局:“這都是我們工作的常態,懂的都懂。”
雖然銷售指標取消了,但只是個人指標取消,銷售指標放到了大區層面,并且和獎金掛鉤。藥代照樣要去跑醫院、做推廣,工作常態沒變,壓力仍在。
“一線藥代要得到發展,只完成自己分內當然不行,得給大區分擔,這就是所謂的隱性指標吧。”一位內部人士告訴健識局。
02 被行賄逼出的合規
GSK的現狀是中國醫藥代表的縮影。
醫藥代表,這個職業最初由跨國藥企引入,伴隨著中國醫藥行業迅速崛起。他們是鏈接醫生、企業、患者不可或缺的群體。新的藥物和治療技術需要有人告訴醫生,這一方面改善了疾病的治療效果,同時也增加了藥企的收益,原本是兩全其美的好事。
醫藥代表理論上不是銷售人員,卻的確背負銷售壓力。一端是合規、學術、高收入的形象,另一端是政策嚴格限制下游走灰色地帶的危險。
2013年夏天,GSK商業賄賂事件被立案偵查。長沙、上海、鄭州等地公安機關在公安部統一組織指揮下,分別行動。GSK被翻了個底朝天。
那些年為了賣藥,GSK“輕合規,重銷售”,和醫生們打得一片火熱,官員、醫院、醫生、醫藥相關協會組織都是醫藥代表們的重點賄賂對象。當時,GSK的肝炎藥物“賀普丁”從15.7元的成本價,一路漲價,及至患者買到手中,價格已經漲到了207元,整整翻了13倍。
在央視的屏幕上,GSK被描述為:“一邊黑箱作業,抬高中國藥價;一邊大肆行賄,擴大中國銷量”。
最終,GSK收到近5億美元罰單,多名高管被刑事處罰,釀成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醫藥商業賄賂。
那一次之后,GSK中國業務元氣大傷,中國市場占有率從15.39%暴跌至0.29%。2019年,GSK的蘇州工廠及“賀普丁”也被一并轉讓給了復星醫藥。GSK成為全中國乃至全世界藥企的負面典型。
GSK痛定思痛,2014年起調整全球銷售及營銷模式,取消醫藥代表個人銷售指標,逐漸停止向醫生發放講課費。
但是,中國醫藥商業賄賂并沒有隨著GSK的改正而停止。近年來醫藥反腐從未斷絕,醫藥上市公司銷售費用居高不下已經成為資本市場的奇景。
國家衛健委三令五申,不準醫生拿回扣收紅包;國家醫保局出臺“黑名單”制度,只要出現醫藥賄賂,企業必須受罰;各家醫院都執行了“醫藥代表備案制度”,甚至直接拉起橫幅“嚴禁醫藥代表進入”。但醫藥代表們還是想方設法往醫院鉆。
藥代們和保安斗智斗勇,冒充患者、冒充工作人員、甚至偷白大褂冒充醫生,在少數極端做法的曝光中,刷高公眾的怒氣值。2021年,包括賽諾菲、信達等國內外知名藥企都發生了醫藥代表違規拜訪后在醫院被抓的案例。
全國300萬藥代,要是真的如媒體所說該“下崗”了,干什么去?
對很多醫藥代表來說,圍觀完GSK的新聞,他們還有下一家醫院要跑。
文 | 張鈴
運營 | 言寧
#葛蘭素史克##新冠疫情#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