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國家發改委、國家醫保局、國家衛健委等21個部門聯合發布《“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并就文件進行答記者問。 《規劃》圍繞“七有兩保障”設定了22項指標,其中,在“病有所醫”方面,要實現78.3歲的人均預期壽命,比2019年的人均預期壽命提高1年。
1月10日,國家發改委、國家醫保局、國家衛健委等21個部門聯合發布《“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并就文件進行答記者問。
《規劃》圍繞“七有兩保障”設定了22項指標,其中,在“病有所醫”方面,要實現78.3歲的人均預期壽命,比2019年的人均預期壽命提高1年。
醫療護理發面,每1000人需要擁有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數量,需要從2至3人,提高到3至4人。針對群眾關心的醫保問題,《規劃》指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要在2025年之前,高于現階段的95%。
在“老有所養”方面,《規劃》對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新建城區的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率兩項內容提出了硬性指標。護理型床位占比需要從當前的38%,提高到55%。
除了具體指標,《規劃》也在醫療服務發展的大方向上,做了重點說明。
包括鼓勵發展全科醫療服務,大力發展中醫藥,支持通過一院多區等方式,定向放大國家頂級優質醫療資源。繼續推進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在提高醫療服務便利性的同時,均衡發展優質醫療服務。
另外,《規劃》也提及了醫療與其他行業的融合,重點提及了智慧醫療、支持健康醫療的大數據資源開發應用,并在公共服務方面,加快推進數據深度挖掘和開放共享。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