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中成藥要走在醫保體系外,才能活著。 2022年開年至今,中藥股異常火爆,誰也擋不住的那種。 過去一年,中藥板塊穩穩上交了全年上漲28.84%的答卷,是整個醫藥大盤子中唯一收獲正收益的板塊。 實際上,籠罩在中藥頭上的集采陰影一直沒有散去。1月10日,華潤
品牌中成藥要走在醫保體系外,才能活著。
2022年開年至今,中藥股異常火爆,誰也擋不住的那種。
過去一年,中藥板塊穩穩上交了全年上漲28.84%的答卷,是整個醫藥大盤子中唯一收獲正收益的板塊。
實際上,籠罩在中藥頭上的集采陰影一直沒有散去。1月10日,華潤三九發布一份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作為中藥企業典型代表,華潤三九表示要在“醫保、集采中保持自我”。
2021年12月湖北省率先牽頭進行19省中成藥集采。華潤三九披露,公司共有4款產品參與報價,其中3款注射劑、1款口服產品。最終有1款注射劑品種中選,但對公司未來的營收影響不大。
不進集采、甚至退出醫保,成了優勢中藥企業應對政策變化的手段。2022年1月6日,山西省藥械集中招標采購中心公布了44款藥品品規的撤網信息,同仁堂、東陽光、貴州百靈等中藥企業的產品在列。
1月9日華安證券發布行業周報,明確提出了中醫中藥未來的“3+3”投資重點:老字號、能漲價、有股權激勵,只有滿足這三條才是一個好的中藥企業。
中藥敢于“不跟醫保玩”,和資本的持續追捧有無關聯?
01 比起醫保,品牌企業更看重零售端
華潤三九進入19省集采的3款中藥注射劑都不是獨家品種,銷售收入也不高;另一款口服藥主要市場在零售渠道。所以,三九有底氣說:不進集采對公司的營收影響相對可控。
關于感冒系列產品增長的主因,三九認為是線上渠道愈發得到重視,有望幫助營收實現較快增長,“消費習慣在變化”。
集采砍價,不是老字號們愿意看到的。華潤三九參與集采的熱情不高,正是對應了華安證券指出的“老字號”優勢——
老字號中成藥具備消費品屬性,主要在零售渠道銷售,并不完全依賴醫院渠道。從需求端看,當前市場對老字號中成藥產品的熱度有增無減。
老字號要形成銷售優勢,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能向下游傳導價格。受新冠疫情影響、新版藥典提高標準、產區洪澇災害多發等因素影響,中藥材的供應短缺明顯。2021年下半年開始的一輪中藥企業提價潮中,沖在前面的就是同仁堂、太極等品牌企業,老字號產品議價能力更強。

2021年年末,同仁堂的安宮牛黃丸銷售價格自780元提到860元,漲幅超10%;太極集團的藿香正氣口服液出廠價平均漲幅達12%;華潤三九也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明確表示,提價已在進程中。
這些提價顯然不能在醫保目錄中實現,只能在自行鋪設的零售渠道去完成。在公司的產品提價策略趨勢和策略問題中,華潤三九坦言:“OTC產品價格比較市場化,公司有一定提價能力;處方藥成藥業務受到招標采購的影響,不具備價格調整的主動權。”
逃離處方藥銷售的醫保主渠道,擁抱零售市場,對于有品牌積淀的中成藥來說,是“保營收”的有效方式。
02 集采沒讓各方都滿意,企業積極性不高
前述湖北牽頭的19省中成藥集采,中選價格平均降幅42.27%。
在此之前,山西等地就出現中成藥批量撤網的現象,即使兩年內再無法掛網,這些中成藥企業也仍舊選擇退出。企業明顯感受到了中藥行業發展和集采之間的沖突。
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價格招采室主任蔣昌松分析:中成藥集采缺乏一致性評價等合理評判依據,而且獨家產品多,質量難以評價。

中成藥一般根據經典名方制作而成,沒有“原研藥”與“仿制藥”的說法,沒法進行“一致性”比較。因此中成藥之間的質量、療效等方面沒有統一的、能夠令大眾信服的判斷標準。而且,中藥存在“一源多流”的現象,組方上的細微差別,可能就是新品種,造成“獨家產品”眾多,這些獨家品種本身就是為了規避市場競爭而產生的。
這些都是中藥集采中的最大困境。因此化藥、生物藥、醫療器械都已經開展過全國集采,唯獨中藥全國集采遲遲未能發動。
湖北牽頭的中成藥集采以合并通用名的方式進行,雖然將全國銷售排名、醫療結構實際使用品種等因素考慮了進去,但結果似乎仍舊很難服眾。
尤其對于一些老字號中成藥產品,常年經營的品牌效應理應帶來更多的溢價,但集采的實行,無疑會將利潤一壓再壓。相對于一些中成藥后起之秀而言,老字號被殺價的空間更大,同時這些企業還背負更高的營收期望,所以老字號參與集采的積極性很難被調動起來。
老字號的出路,除了像化藥、生物藥一樣搞創新之外,必要的一環是牢牢把握中藥產業鏈。這樣既能節省成本,也能保證藥價維持穩定。
一些品牌的中成藥選擇了:走在醫保體系外,才能活著。
文 | 煙酰胺
運營 | 言寧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