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疫情消息,將沉寂已久的保健品直銷巨頭“如新”推到風暴核心。 2月22日上午,各地發布的疫情通報顯示,武漢、北京和青島三地分別新增14例、4例和1例新冠陽性病例。有報道稱,這19個病例全部指向“某公司在武漢一家酒店舉辦的一場培訓會”。 健識局了解到
一則疫情消息,將沉寂已久的保健品直銷巨頭“如新”推到風暴核心。
2月22日上午,各地發布的疫情通報顯示,武漢、北京和青島三地分別新增14例、4例和1例新冠陽性病例。有報道稱,這19個病例全部指向“某公司在武漢一家酒店舉辦的一場培訓會”。
健識局了解到,這場培訓是如新公司的上海經銷商自行組織的一場年會,據說并未向總部報批。有媒體報道,組織者把大家聚在一起交流銷售心得,特別是因為“北京摘星”了,才有機會聚。
培訓總計有66人參加。這一聚,不知道有多少城市又重新帶星。
2月23日,國家衛健委最新通報顯示,全國新增本土確診病例90例,其中湖北5例,全部在武漢市。北京市新增的10個本土病例中,有9例與這場培訓有關。
網絡輿論將責任歸咎到如新。
頂風“聚會”,要鬧哪樣
這場聚會,其實是上海舍耀市場營銷服務中心組織的。
2月22日晚,舍耀公司法定代表人顧某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參會者大多來自北京、上海、武漢等地。大家在來之前已經做了核酸檢測,且都遵守防疫規定。
網傳的聚會現場照片顯示,幾十人的大合影中沒有人佩戴口罩。
知情人士告訴健識局,舍耀公司不屬于如新,而是如新的一個經銷商。所以如新官方稱“經銷商自行組織”。
但這一類銷售公司,其實和如新的直銷組織形式密切相關。上述人士表示,直銷員隊伍龐大,不好管理,一些做大的直銷員就轉為了經銷商,其下再設經銷商,層層鋪設。“這樣的組織結構能夠有效規避法律風險。”
雖然是經銷商組織的,但類似的培訓會大多是正兒八經按照直銷活動標準舉辦的,標準流程包括:
牽頭人在臺上演講,激情澎湃聲嘶力竭乃至動人心魄;下邊學員分組討論,交流心得……
類似的疫情傳播案例早就有過。2021年1月,吉林通化發生的“超級傳播事件”就是源于一場保健品講座。《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曾披露,一位44歲的男性患病講師舉辦了三場講座,其中兩場參與者的新冠罹患率都達到了90%,且感染者多為在場的老年人。
曾做過保健品代理的業內人士對健識局介紹,無論是對內培訓還是對外會銷,這類培訓在直銷行業十分常見。
公開資料顯示,如新集團1984年在美國猶他州成立,2003年進入中國,2006年拿到直銷牌照。和其他直銷企業一樣,如新在國內大規模開辦“講師培訓會”,學產品、學銷售,也學如何“輕松掌握成功要素”。2018年時,如新就已經開始把這種培訓會議放到線上,聽課打卡、期中考試、優秀學員分享,樣樣不落。

商務部網站顯示,目前如新在冊直銷培訓員共有190人,服務網點225個。允許銷售產品總共4類121種,以化妝品居多,也有部分保健食品和保健器材。
高額提成,高調炫耀
“瑞士酒店包場”、“搭乘110架航班赴泰國旅游”,直銷行業一直在輸出暴富神話。
有業內人士稱:武漢這次聚會也算是一種旅游獎勵,現在出境不方便,就在國內組織活動。
健識局了解到,國家規定直銷行業最終利潤率不得超過30%,一些公司會將現金提成比例控制在25%左右,其他約15%的提成就通過旅游福利、消費福利的形式返還。所以直銷公司會經常組織大規模跨境游。
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背后,其實是大批直銷人員自己創下的業績。200多元一瓶的洗發水,100多元一支的牙膏,還有大量保健品,不少人都見過或用過。
2014年,《人民日報》曾連發三文,質疑如新公司涉嫌傳銷、組織聚會“洗腦”。2018年“權健事件”之后,直銷行業再次遭到整治。更大的沖擊則來自于近幾年興起的微商。
微商把直銷那一套都學會了,直銷卻在監管之下不得不規范起來。一位直銷代理商表示,她所代理的美國直銷企業,現在要求加盟者通過實體店進行經營,且對開店環境、業績等都有較高要求。
2020年開始,疫情又給直銷行業帶來另一輪打擊。直銷主要依靠人際交流,但疫情讓大量線下推廣受到限制,所以直銷行業的景氣度直線下降。
模式已老,難賺大錢
一位曾從事保健品銷售的人士對健識局表示:“信任”是直銷模式的核心。
直銷員大多選擇先向親友等熟人推薦,一旦信任建立,后續工作就能夠很順利。該人士介紹,久而久之,固定的消費者之間會形成緊密的“小團體”,把產品“分享”給更多人。
商務部的已注冊直銷產品統計中,64%為化妝品,24%為保健品。尤其是推廣保健品時,直銷存在一定風險。畢竟多數消費者只通過“個人感覺”來判斷某一款產品是否“有效”。
這在極端情況下可能會演變為一場悲劇。健康時報曾報道過,2019年如新旗下一名銷售人員生病后因拒絕就醫,只靠食用如新的產品“排毒”,最終不治身亡,一時成為輿論話題。
前述銷售人士認為:“保健品銷售的邏輯就是找到需要的人群,給他一根‘救命稻草’,他只能選擇相信。畢竟他總要去相信點什么。”
這樣的“銷售邏輯”在一些中老年人中具有很高的認同度,尤其在加上一些銷售技巧后。一位老年消費者對健識局堅稱:“我買的產品都是真的,賣我產品的都是很善良的人。”
直銷模式有一批擁躉,也一直被詬病。前述知情人士表示:“今后直銷肯定越來越難做了。行業里好多直銷員都是50歲左右的,他們甚至不太會用智能手機,給客戶展示網上商城都很費勁。”
如新不久前公布的2021年財報顯示,全球范圍內,中國區已經連續三年成為其最大的區域市場,全年業績約為5.69億美元。如新中國官網稱,截至今年1月底公司直銷員總數為34328人。算下來,平均每位直銷員完成年業務量16600美元,約合人民幣10萬元。
數據來源:如新財報
按照40%的抽成比例來看,直銷員的平均年收入只有4萬元。
參加武漢聚會的“頭部直銷員”或許個個體面風光,但業務模式老化帶來的行業整體頹勢,已經很難掩藏。
#如新公司##疫情#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