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至18日,由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主辦,廣東藥交商務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2020年(第六屆)中國藥品交易年會在廣州舉行。會議開幕式上,由廣東藥交商務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打造的藥交互通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作為一體化醫療專業資訊平臺,聚焦全國招采政
11月17日至18日,由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主辦,廣東藥交商務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2020年(第六屆)中國藥品交易年會在廣州舉行。會議開幕式上,由廣東藥交商務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打造的藥交互通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作為一體化醫療專業資訊平臺,聚焦全國招采政策、行業實時動態、藥械市場洞察等醫療終端動向,以更好地服務醫療終端各產業模塊,提高產業效能。

以下市場分析報告,來源于藥交互通。
廣東藥品集采市場洞察
2020年上半年受多重因素影響,省平臺藥品交易同比出現下降。西藥是藥品交易的最大類別,受中藥注射劑限制使用政策影響,中藥交易金額占比呈逐年下降趨勢,2020年上半年西藥的交易金額占比升至83.7%。
抗微生物藥物、內科用藥和消化系統藥物是省平臺交易金額占比最大的三個類別,其中抗微生物藥物受限制抗生素使用政策影響,交易占比呈下滑趨勢。由于分級診療政策的大力推行,不同醫療機構的交易品類呈現一定的差異:三級醫院突出在大病救治的優勢,抗腫瘤藥物交易占比遠超其他機構;二級醫院、一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側重常見病救治,抗微生物藥物、內科用藥、神經系統藥物等常見病用藥占比靠前。
參與省平臺藥品交易的生產企業數量眾多,排名前20%的企業占據80%的交易金額,行業集中度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從內外資企業表現來看,內資企業瓜分75%左右的市場,西藥主要品類中抗微生物藥物、消化系統藥物、血液系統藥物、神經系統藥物和鎮痛藥物內資企業占比接近80%。
藥品平均價格同比小幅下降,其中三級和二級醫院藥品價格分別同比下降1.1%和0.7%;西藥和中藥價格同比均呈小幅下降趨勢。國家第二批帶量采購中選品種(廣東)上半年最低價格同比平均下降65.8%,降幅明顯。
廣東耗材集采市場洞察
2020年上半年參與省平臺耗材交易的三方主體數量眾多,總體超過10000家,其中配送企業數量同比增長7.5%,競爭進一步加劇,受新冠疫情影響,配送企業的訂單金額普遍呈下降趨勢;生產企業數量同比增長6.8%,競爭進一步加劇;醫療機構參與數量小幅增長3.3%。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省平臺的耗材交易同比下降,其中醫療資源集中的廣州受沖擊最大,粵東地區和珠海則保持增長;隨著廣東新冠疫情防控形勢的持續好轉,醫院門診量和手術需求量將迎來爆發式增長,預計下半年耗材交易會持續反彈。高值耗材從2018年開始超越低值耗材成為最大的耗材類別,高值耗材和診斷試劑的訂單需求占比在逐年提升趨勢;另外受新冠疫情影響,上半年新冠病毒抗體和核酸檢測試劑訂單需求呈爆發式增長。
從交易品類來看,耗材品類集中度高,2020年上半年前三大品類合計訂單金額占比接近50%;檢驗試劑是訂單金額最大的品類,受益于檢查需求的持續增長,訂單金額占比優勢不斷擴大;醫用高分子及制品、麻醉科耗材等低值耗材訂單金額占比逐年下降。
參與省平臺耗材交易的生產企業數量多而且規模小,2020年上半年排名前20%的企業已經占據87%的訂單金額。得益于國產化政策扶持和自身研發實力的提升,內資企業交易占比從2019年開始呈復蘇態勢;由于新冠疫情導致手術量需求下降影響,外資企業耗材業務受沖擊更為明顯。主要醫療機構耗材平均價格均呈小幅下降趨勢,高值耗材、低值耗材和檢驗試劑平均價格也呈下降趨勢。
市場洞察服務是廣東藥交商務服務有限責任公司2020年重點開發的服務項目,聚焦廣東藥品和醫用耗材集采市場,涵蓋品類行業研究和定制化市場洞察兩大服務模塊,深度分析市場競爭格局和挖掘市場機會,為政府監管機構、醫療機構、生產企業和配送企業洞察廣東集采市場提供決策支持。市場洞察服務基于權威的集采監測數據,監測數據涵蓋廣東21個地市和各級醫療機構,助力企業制定精準的市場策略。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