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京東健康(6618)正式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今日開盤,京東健康即大漲逾30%,到午后漲幅一度超70%,市值超3800億港元,暫領先阿里健康(市值約3200億港元),遠超平安好醫生(市值約1049億港元)。截至收盤時,京東健康股價為110港元,漲幅55.85
12月8日,京東健康(6618)正式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今日開盤,京東健康即大漲逾30%,到午后漲幅一度超70%,市值超3800億港元,暫領先阿里健康(市值約3200億港元),遠超平安好醫生(市值約1049億港元)。截至收盤時,京東健康股價為110港元,漲幅55.85%,上市首日即高開高走。
圖1 京東健康上市首日股價表現
來源:同花順,中康產業資本研究中心
實際上,京東健康今日的表現并不令人意外。昨日,京東健康暗盤收漲26.88%,報89.55港元,成交額1.9億港元。另外,據京東健康昨日公布的配售公告顯示,公司配售招股價62.8-70.58港元,最終定價70.58港元,公開發售獲得84.62萬人認購,一舉超過農夫山泉的70.75萬人,成為港股認購人數最多的新股。可見,京東健康在資本市場受到了極大的追捧。
19個月沖刺IPO背后的故事
2019年5月,京東集團在其對外發布的2019財年第一季度財報中宣布正式成立“京東健康”子集團。自此,京東健康被分拆出來并開始獨立運營。同時伴隨而來的是京東健康的A輪優先股融資,該輪融資由CPE China Fund、中金資本和霸菱亞洲等參投,融資總額超10億美元,并于當年11月份完成。基于此,京東健康也成為了繼京東數科、京東物流之后的第三只“京東系獨角獸”。
據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顯示,京東健康排名第224位。另外,援引企業數據服務平臺Crunchbase的統計數據,在2019年全球142家新晉獨角獸企業中,京東健康以70億美元的估值排名第二,估值位列22家中國新晉獨角獸之首,并率先實現了盈利。
2020年8月,京東健康與高瓴資本就京東健康B輪不可贖回優先股融資簽訂了最終協議。當時,高瓴資本預期投資總額超過8.3億美元。9月初,有媒體披露京東健康完成B輪融資,公司估值約187億美元(合1200億元人民幣)。從完成B輪融資到正式掛牌港交所,短短三個月的時間,京東健康的估值一路拔高至近300億美元。
雖說正式成立僅為短短的19個月,但實際上,京東健康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2011年——京東與九州通合資成立“京東好藥師”,由此京東開始進軍醫藥電商領域。2014 年2月,京東開始將醫療健康作為集團獨立的業務類目進行運營,隨后推出了線上問診服務、家庭醫生服務,同時建立專科中心等,不斷完善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布局。而今年的疫情,也讓互聯網醫療行業再迎資本熱捧,推動了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京東健康作為一家互聯網醫療公司,在疫情的發展契機之下,在這種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都到了比較成熟的時機,終于選擇了上市。可以說,疫情讓京東健康走完了此前還要花上幾年的時間才能走的一段路。
圖2 京東健康發展歷程
來源:招股書,中康產業資本研究中心
至于股權情況,根據招股書顯示,IPO前,京東集團持股78.29%,為京東健康最大股東;高瓴資本持股4.34%,為公司第二大股東與最大機構股東。而IPO后,京東集團持股降至68.73%,高瓴旗下SUM XI Holdings持股仍為4.34%,Triton Bidco Limited與CJD eHealthcare Investment Limited分別持股2.68%,中金旗下CICC e-Healthcare持股2%。
年營收超100億元的“在線大藥房”,閉環尚未形成
京東健康致力于建設一個完整、全面的“互聯網+醫療健康”產業生態,其在招股書中對自己的定義是:“年營收超過100億的數字大健康企業”。下面從一些財務指標上來看看這個定義及其意欲構建的生態。
從營收情況看,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京東健康的營收規模分別為56億元、82億元、108億元及88億元。京東健康在招股書中表示,若以2019年收入計算,它是中國最大的在線醫療健康平臺。不管是早于其上市的阿里健康還是平安好醫生,在營收規模上都低于京東健康。特別是2020上半年,受疫情推動等因素影響,部分線下醫療需求轉移到線上,京東健康營收同比增速進一步提升到76.0%,營收規模比其2018年整年的還高。
圖3 京東健康歷年營收情況
來源:同花順,中康產業資本研究中心
從盈利能力看,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京東健康凈利潤分別為1.79億元、2.15億元、-9.72億元、-54 億元。其中,2019年和今年上半年出現虧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A 輪可轉換優先股公允價值因股權價值增加而增加。若是忽略可轉換優先股和其他非經常性項目公允價值變 動的影響 ,經過調整后的凈利潤則分別為2.09億元、2.48億元、3.44億元及3.71億元。與阿里健康及平安好醫生這兩家相比,京東健康是唯一一家保持持續盈利的互聯網醫療巨頭。與之對比,阿里健康剛在今年實現扭虧為盈,而平安好醫生則仍然深陷于虧損的泥潭之中。因此,從盈利情況看,京東健康目前表現更佳。
圖4 京東健康歷年凈利潤情況
來源:同花順,招股書,中康產業資本研究中心
從業務構成看,京東健康的業務分為零售藥房業務和在線醫療健康服務業務兩部分。前者通過自營、在線平臺和全渠道布局相結合的運營模式,為用戶提供“人在貨在,隨時隨地”的一站式體驗;后者則是提供如在線問診和處方續簽、慢性病管理、家庭醫生和消費醫療健康服務等綜合在線醫療健康服務。
從業務收入端看則分為醫藥和健康產品銷售,以及市場、廣告及其他服務這兩塊。其中,醫藥和健康產品銷售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87%-89%,且該比例相對穩定。可見,京東健康雖然想要構建“互聯網+醫療健康”的閉環生態,但目前卻仍然主要靠著在線醫藥銷售這“一條腿走路”,做的還是電商的生意,至于其“另一條腿”在線醫療的業務還停留在發展初期。想要從一個在線大藥房的平臺轉變成為真正的醫療健康平臺,形成發展的閉環,京東健康道阻且長。
圖5 京東健康歷年收入構成占比情況
來源:同花順,中康產業資本研究中心
互聯網醫療行業20年,京東健康能脫穎而出嗎?
2000年,互聯網醫療的雛形誕生;2014年,隨著“互聯網+”的概念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互聯網醫療也迎來了爆發期......經歷20年的風風雨雨,行業一路走過了初創期、探索期、爆發期、冷卻期。在遭遇了諸多磨難之后,眾多入局者中終于出現了盈利上市企業,這對于探索多年的互聯網醫療行業來說可以說是意義重大。
然而,就算是京東健康,也還是更多的停留在醫藥產品的銷售這一環節,沒有深入到醫療行業運轉的核心——患者診療方面的業務還是很弱小。另外,就拿目前所有互聯網醫療平臺標榜實力的一個數字——入駐醫生數量來說,截止2020年9月20日,京東健康與超過65000名自有和外部合作醫生達成合作。雖說這個數字要高于阿里健康和平安好醫生,但平安好醫生簽約外部醫師全部來自三級甲等醫院,擁有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即使如此,基于醫療行業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僅依靠醫生職稱和經驗也無法保證互聯網醫療的質量。因此,如何在診療的質量與互聯網的速度及便捷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目前還未能有明確的答案。
僅就京東健康在醫療方面的布局而言,橫向看是藥醫聯動,其在醫藥電商方面的強勢可以極好的反哺在線醫療服務,為滲透率低的在線醫療服務進行用戶轉化。而從目前的情況看,京東健康也在很好的承接這部分用戶,藥醫聯動進展頗為順利。2020年上半年,京東健康日均在線問診量約9萬次,是2019年同期的近6倍。雖說疫情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也不可否認京東健康有過硬的在線醫療服務基礎。反之,高質量的醫療服務也為整個平臺帶來用戶增量。縱向看,京東健康也在進行線上線下一體化構建,線上是線下服務的延續,線下也能為線上服務導流。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有針對性的打通不同疾病的線上線下服務模式,京東健康在針對不同疾病領域去做專病專科的公司,探索不同的服務模式。基于這兩方面的布局,京東健康未來在互聯網醫療中的發展無疑有更高的確定
本文來源:新康界 作者:MU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