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賽柏藍 ▍作者/遙望 醫保談判今后將每年開展一次,醫保局方面權威人士表示,準確的底價測算是藥企談判成功的核心 1 談判藥品醫保有效期兩年 近日,2020年的醫保談判結果和最新版醫保目錄已經發布,將自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談判藥品按照乙類藥品有
▍來源/賽柏藍
▍作者/遙望
醫保談判今后將每年開展一次,醫保局方面權威人士表示,準確的底價測算是藥企談判成功的核心
1
談判藥品醫保有效期兩年
近日,2020年的醫保談判結果和最新版醫保目錄已經發布,將自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談判藥品按照乙類藥品有關規定支付,有效期截至2022年12月31日。協議期滿后將按照醫保藥品支付標準有關規定進行調整。
有效期限內如有其它生產企業的同通用名稱藥品(仿制藥)上市,自動屬于目錄范圍,醫保部門有權根據仿制藥價格調整醫保支付標準,也有權將該通用名藥品納入集中采購范圍。
官方數據顯示,162個藥品參與談判,其中119個藥品(西藥79種,中成藥40種)談判成功,平均降價50.64%,談判成功率達73.46%。談判成功藥品涉及31個臨床組別,占所有臨床組別的86%,包括癌癥、罕見病、肝炎、糖尿病、風濕免疫、心腦血管、消化等;另外,14種獨家藥品為留在醫保目錄,均價降低43.46%;此外,還有29種原目錄內藥品被調出。

(圖片來源:米內網)
就談判降幅的問題,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表示,醫保局一直強調中國的市場特性,藥企在任何一個市場上都需要搞清楚市場環境,醫保局追求的不是降幅,是合理的價格,只要價格合理,降幅多少并不重要,大家都清楚降幅取決于藥企在談判之前的市場定位,藥企定高價以應對醫保談判的手段不可取,如果藥品的價格過高,有可能基本不會被納入談判范圍。
具體來看,調整后的《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0年)》內藥品總數為2800種,其中西藥1426種,中成藥1374種。目錄內中藥飲片未作調整,仍為892種。
總的來看,今年開展的第五輪醫保談判,談判藥品數量最多、惠及領域最廣。不過其中最受關注的藥品無疑是聚集國內外頭部藥企的PD-1。
最終3款國產pd-1均成功納入醫保,分別是:恒瑞醫藥的卡瑞利珠單抗、百濟神州的替雷利珠單抗、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涉及病種包括肺癌、肝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種惡性腫瘤,且三款單抗的價格均低于去年進入醫保的信迪利單抗,平均降幅達78%左右,其中卡瑞利珠單抗四個適應癥均進入醫保,成為最大贏家。

(圖片來源:米內網)
信迪利單抗去年降價63.73%進入醫保,醫保支付標準2843元(10ml:100mg/瓶),協議有效期為2020-2021年。數據顯示,達伯舒在進入醫保后,銷量增速可觀——2020年上半年財報顯示,達伯舒僅6個月銷售額就達9.209億元,同比增長177.7%。
4款國產pd-1在醫保目錄內狹路相逢,后續的市場份額又將如何變化呢?值得注意的是,外企積極開展贈藥等優惠活動的應對措施也不容忽視。
至于國外藥企的pd-1均談判失敗,熊先軍在12月28日的發布會上對在場媒體表示,進口企業會考慮國際市場的一些問題所以價格預期和醫保局不太一樣,而國內藥企主要考慮的是中國市場,所以可以承受醫保局提出的價格,在價格預期上也可以和醫保局達成一致。
2
首次對目錄內藥品進行降價談判
2020版國家醫保目錄還首次嘗試對目錄內藥品進行降價談判,評審專家按程序遴選了價格或費用偏高、基金占用較多的14種獨家藥品進行降價談判,這些藥品單藥的年銷售金額均超過10億元。經過談判,14種藥品均談判成功并保留在目錄內,平均降價43.46%。

(圖片來源:米內網)
具體來看,談判成功的14個獨家品種均為全國醫保乙類品種,包括石藥的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及丁苯酞軟膠囊、海思科的甲磺酸多拉司瓊注射液、揚子江的藍芩口服液、杭州中美華東的百令膠囊等。
米內網數據顯示,14個獨家品種在2019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合計銷售額超過350億元,其中石藥的丁苯酞軟膠囊、上海綠谷制藥的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山東丹紅制藥的丹紅注射液、杭州中美華東的百令膠囊銷售額均超過30億元。
就這一嘗試背后的考慮,熊先軍對賽柏藍表示,確定對這些品種進行談判主要是考慮這些品種在原來進目錄的時候都沒有經過談判,基本是直接拿過來企業的價格。經過觀察發現,幾年來,這些藥品在市場上降價的不多,所以醫保局就覺得這些藥品的價格相對比較貴,對醫保基金的占用量也比較大,所以就設置了一個對10億以上獨家藥品開展談判降價的機制。
至于為何能取得如此的降幅?熊先軍對賽柏藍進一步表示,也是因為醫保局比較直接的向相關藥企表示,如果談判不成功可能就需要退出醫保目錄,這些藥品的同類藥品也在醫保目錄內,所以即便這些藥品沒有談判成功被踢出去了,也不影響患者的使用,所以企業還是有相當的降價壓力的。
至于后續醫保目錄內的10億級藥品會不會面臨進一步的降價談判,熊先軍表示還不確定,今年只是初步探索了一下針對目錄內藥品的談判,今后會隨著每年的具體情況來確定目錄內參與談判的獨家藥品的條件。
不過,這一機制此后將延續下去,應該是大概率事件了。
3
藥企如何提高談判成功率?
回看今年的醫保談判有不少創新嘗試——比如,首次實行申報制,實現從“海選”向“優選”的轉變;將8月17日之前上市的新藥均納入談判范圍。可以說,上述措施均體現了對于創新藥品的高要求與高支持力度。
根據《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目錄外藥品有7類符合被納入醫保的條件,根據申報條件,共計704種目錄外藥品申報成功。
最終,162個藥品參與談判,119個藥品談判成功。通過談判降價成功進入醫保目錄,實現以價換量是眾多藥企尤其是商業化能力缺乏的藥企渴求的市場通道,那藥企又應該如何提高談判的成功率呢?
根據央視焦點訪談欄目的報道,臨床證據、價格計算模型、專業價格測算,都是形成醫保基金支付底價形成的關鍵階段。根據醫保局的相關規定,藥企在談判過程中的兩輪報價如果均不在醫保局底價15%的范圍內,將直接出局。
熊先軍則對賽柏藍進一步指出,藥企要想提高談判的成功率,需要做好幾下幾點:
第一,企業要做好藥物經濟學相關的前期研究,把產品的療效、副作用,以及對于醫保基金的壓力等等問題了解清楚。
第二,藥企對于醫保局的規則要很好的掌握,因為任何價格的確定,不是僅僅通過藥物經濟學的一個公式就能算出來的,是一個綜合的判別,既要看病人的獲益,也要看國際價格,還要在產品在中國市場的競爭程度。
比如PD-1,如果僅從病人獲益的角度來看的話,醫保局可能傾向于給高一點的價格,但是中國有那么多的PD-1,它們之間就形成了激烈的競爭,醫保局肯定會考慮到企業之間競爭的因素。
所以總的來說,國家醫保局對于藥品支付價格的判斷是一個綜合的判斷。另外,企業對于產品的定位也要非常清楚,是不是創新藥品,是不是競爭性很強的藥品,相比于已經在目錄內的藥品能夠增加患者獲益多少等等,這些都是需要企業今后來注意的。
熊先軍建議企業要做好藥物經濟學的研究,不能像有些企業一樣,到目前為止,一些藥品的不良反應還是尚不明確,建議企業特別是國內的企業,在藥品上市之后,要進一步做好相關的評價。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