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賽柏藍 ▍整理/遙望 多地出現新冠確診病例,一批醫療機構被關停 1 昨日新增確診病例22例,國內8例 根據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消息:2021年1月1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2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4例(上海4例
▍來源/賽柏藍
▍整理/遙望
多地出現新冠確診病例,一批醫療機構被關停
1
昨日新增確診病例22例,國內8例
根據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消息:2021年1月1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2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4例(上海4例,天津3例,廣東3例,遼寧1例,福建1例,山東1例,陜西1例),本土病例8例(遼寧7例,北京1例)。
截至2021年1月1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383例(其中重癥病例10例),現有疑似病例1例,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4311人。
2
一批醫療機構被關停處理
近日(2020年12月31日),遼寧省朝陽市衛健委發布公告稱,在市防指院感防控專項檢查中發現,部分醫療機構,特別是小診所對疫情防控措施置若罔聞、我行我素,存在重大防控漏洞,給全市疫情防控帶來極大隱患。現對以下存在問題較大的醫療機構提出關停的處理意見:

民營醫療機構1家:
1、雙塔區糖尿病醫院
基層醫療機構7家:
1、北票市五間房鎮城子地李曉光衛生室
2、北票市城關管理區振興社區肖長江診所
3、凌源市萬元店鎮黑溝村王子華衛生所
4、凌源市紅山街道祝家營子村第一衛生所
5、建平縣紅山街道閆紅診所
6、建平縣王文濤中醫診所
7、龍城區海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此外,朝陽市衛健委表示,市防指將持續開展對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情況的明察暗訪,對存在問題的將隨時提出關停處理意見并予以公布。
此外,據人民日報、遼寧日報等多家媒體消息,大連市衛健委下發各大醫院出診安排,有18家醫院暫時停診。遼寧沈陽也有多家醫院停診。
除了已經封停的醫院及病區外,12月30日下午,在沈陽市政府召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沈陽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趙繼凱稱,自12月27日起,沈陽市一級以下醫療機構(村衛生室除外)已全面停診,民營醫療機構診療行為需重點規范。
除基層醫療機構外,12月30日,在北京市第196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衛生健康監督所所長李亞京稱,督查中發現,北京醫院、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北京胸科醫院、北京市上地醫院、騰佳偉業科技有限公司佳樂安康口腔診所等醫療機構存在患者未佩戴口罩,人員聚集嚴重,“一米線”間隔執行不到位,未落實“一醫一患一診室”要求,現場缺乏工作人員進行提醒疏導等問題。
3
沈陽發布1號通知,學校停課、公共場所停業
1月1日0時至24時,遼寧省新增7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均屬普通型病例,其中沈陽市報告3例(1例為無癥狀感染者轉歸病例)、大連市報告4例。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沈陽本輪疫情已報告18例確診病例。截至1月2日10時,沈陽市共有11個小區升級為中風險地區。
同日,沈陽發布1號通知,稱設置重點管控區域:東至塔灣街,西至蒼水街和昆山西路151巷,南至秦沈客運專線,北至新開河和錦江山路,不包括家樂福塔灣店和塔灣北行農貿市場。
要求重點管控區域內人員無特殊情況不外出,非必要崗位工作人員不上班,外出購買生活必需品不可出管控區域,限制出小區。
上述區域內的公共場所全部停業,其中提供售賣日常生活必須品的(如米、面、油、蔬菜、日用品等)商場、超市和餐飲場所可正常運營,要嚴格落實按時消殺、限流、掃碼、測溫、佩戴口罩、實名登記、異常情況報告等防控措施。
上述區域內的中小學校、幼兒園、校外培訓機構全部停課。
4
北京新增病例為網約車司機,密接58人
1月2日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99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介紹,2020年12月18日0時至2021年1月1日24時,北京市共報告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5例。
當前首都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病毒傳播風險隨時隨地存在,對于疫情的戰斗還未結束。
另外,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通報了本市最新疫情。1月1日0時至24時,北京新增1例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病例情況為:某男,53歲,現住順義區仁和鎮河南村,為網約車司機。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等結果,2021年1月1日診斷為確診病例,臨床分型為普通型。目前,已對其58名密切接觸者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按要求落實管控措施。
截至目前,北京市共有中風險地區7個,分別為朝陽區漢庭酒店大山子店(包括底商)、順義區南法信鎮西杜蘭村、順義區高麗營鎮張喜莊村、順義區南法信鎮東海洪村、順義區高麗營鎮東馬各莊村、順義區南彩鎮南彩村、順義區仁和鎮河南村。北京市其它地區均為低風險地區。
5
黑龍江:新增3例無癥狀感染者
2021年1月2日,黑龍江省衛健委消息,2021年1月1日0時至24時,黑龍江省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新增無癥狀感染者3例(黑河市愛輝區)。
6
成都本土疫情源頭確認,中風險地區清零
12月31日,四川成都市衛健委公布“成都本土疫情”傳染源頭,為尼泊爾境外輸入的新冠肺炎病例,首發病例可能因接觸了隔離點的垃圾導致感染,再通過人際間直接接觸引發后續傳播。
據郫都發布消息,經郫都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研究決定,將郫都區三道堰鎮八步橋社區八組安置點調整為低風險地區,郫都區所有區域均為低風險地區。
7
上海出現一例變異病毒感染病例
近日,上海市疾控中心在對英國輸入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進行基因測序監測中,發現1例病例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為B.1.1.7亞型,與近期英國報道的變異病毒基因相似。
近日,中國疾控中心病毒所所長許文波就此接受媒體采訪表示,目前新冠病毒變異株與既往變異株的致病性、嚴重性或者病死率未見差異,致病性尚無明顯變化,不必恐慌。目前尚未發現新冠病毒變異株對我國上市的滅活新冠疫苗的免疫效力產生影響。
8
張文宏:春運疫情風險的警鐘已經敲響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近日在接受大江東工作室專訪時表示,拜登當選后,美國有個百日接種計劃,對高危人群進行一億劑疫苗接種,這意味著在100天內成功調動5000萬人接種。如果計劃成功,加上已感染的2000萬人,就是7000萬人……
如果有一半的人接種,疫情就會在2021年六七月份出現拐點,到年底可能會發揮作用,世界就有機會互通。
一旦世界互通,航班增加,內外交流增多,即便上飛機的人都持有核酸報告或者疫苗注射報告,也不代表輸入病例會急劇下降,國內的輸入風險仍會增加。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中國要鋪開接種疫苗。長遠看,我們依靠的還是疫苗,并不是國家的隔離,所以要對疫苗的接種做好充分準備。
至于國內,春運期間交通工具擁擠,一旦有散發病例,則會增加傳播風險。但上次國慶節有過一次全國人民的集中出行,中國經受住了考驗。春節風險比國慶大。國慶天氣沒這么冷,病毒在環境中存活時間沒這么長,那時大家都在室外玩;春節出行活動主要集中在室內,增加了風險。國慶時中國基本沒有本土病例,現在多地出現本土病例,對春運風險敲響了警鐘。
9
世衛組織通報新冠病毒變異情況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1日晚,世衛組織正式通報了新冠病毒自出現以來的主要變異情況,包括四種變體。
2020年1月底至2月初,新冠病毒出現D614G突變,隨后逐漸取代了最初發現的毒株。到2020年6月,該變體成為全球范圍內主要傳播的新冠病毒類型。研究表明,與初始毒株相比,該變體的感染性和傳播能力都更高,但不會引起更嚴重的疾病,也不會影響現有的診斷、治療、疫苗和公共衛生措施的有效性。
2020年8至9月,丹麥發現一種與水貂相關的新冠病毒變體,被丹麥相關部門命名為“Cluster 5”,具有此前未曾觀察到的變異。根據丹麥進行的初步研究,令人擔憂的是,該變體可能減少自然感染或接種疫苗后所產生的免疫保護的范圍和持續時間,相關評估仍在進行。目前丹麥僅在9月發現了12例人體感染此變體的病例,該變體似乎并未廣泛傳播。
2020年12月14日,英國向世衛組織報告了一種被命名為VOC 202012/01的新冠病毒變體,最初出現在英格蘭東南部。初步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該變體具有更強的傳播力,但其導致的疾病嚴重程度(以住院時間和28天死亡率評估)及再感染情況并沒有變化,大多數診斷工具不受影響。
截至12月30日,世衛組織六個區域中已有五個區域的其他31個國家和地區發現了此種變體。
2020年12月18日,南非檢測到一種新冠病毒變體,出現了N501Y突變,南非將其命名為501Y.V2變體,該變體正在南非三個省中迅速傳播。盡管此前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也有N501Y突變,但分析表明其與南非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是不同的變體。
初步研究表明,該變體與更高的病毒載量有關,可能會增加傳染性,但尚無證據表明其會引起更嚴重的疾病。還需展開進一步調查,以了解該變體對病毒傳播、診斷、疫苗等方面的影響。截至12月30日,南非以外已有四個國家發現了該變體。
世衛組織同時指出,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所有病毒都會隨時間推移而變化,大多數變異不會導致病毒傳染性增加,有時甚至會限制其傳播。隨著人與動物感染頻率的增加,病毒變異的可能性也會上升。
再次提醒!國際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依然復雜嚴峻且病毒傳播方式趨于多樣化,國內多地零星散發病例持續不斷出現。
在春節來臨之際,大家要緊繃疫情防控這根弦,及時關注疫情動態,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聚會、聚餐,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地方。
個人要繼續保持疫情防護意識——繼續堅持勤洗手、勤通風、少聚集、一米線、用公筷等個人衛生習慣;外出時應隨身攜帶口罩。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