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賽柏藍 ▍作者/阿妮婭 醫藥行業內的人才流動已經不局限于「行業內」,隨著藥企發展戰略的不斷變化,越來越多的跨界高管正在發揮作用,這會給醫藥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活力。 1 華為前高管,入職云南白藥 近日,云南白藥發布《云南白藥第九屆董事會2021年第
▍來源/賽柏藍
▍作者/阿妮婭
醫藥行業內的人才流動已經不局限于「行業內」,隨著藥企發展戰略的不斷變化,越來越多的跨界高管正在發揮作用,這會給醫藥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活力。
1 華為前高管,入職云南白藥
近日,云南白藥發布《云南白藥第九屆董事會2021年第一次會議決議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根據公告,經董事長及聯席董事長提名,同意聘任董明先生擔任公司首席執行官(總裁),任期自本次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至第九屆董事會屆滿為止。
自此聘任審議通過之日起,王明輝先生將不再兼任公司臨時首席執行官,但將繼續專注于履行公司董事長的職責。
公告后附簡歷顯示,董明,男,生于 1976 年 10 月,學士學歷。歷任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技術工程師,西安代表處固網行銷部部長,東歐地區部固網產品行銷部長,獨聯體地區部副總裁,VIP 系統部部長,北京分公司總經理,移動系統部部長,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區副總裁。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5月,董明以華為中國區副總裁兼中國區運營商業務部部長的身份出席了華為舉辦的“5G創造新價值”產業高峰論壇。
某種程度上,此次云南白藥新上任的高管,并非云南白藥系統內成長起來的,也沒有醫藥背景,而是來自華為的信息化專家,或許意味著云南白藥這家傳統企業,即將向信息化轉型。值得注意的是,他也將是云南白藥高管團隊中最年輕的高管。
此前,云南白藥的上一任總裁為尹品耀,2019年,雖然任職總裁不到9個月,年報顯示,尹品耀薪酬依舊是公司最高,超過247萬元,但不持有股票。
從云南白藥近些年的動向來看,因為股份制改革,云南白藥從原來的云南國企,現在變成無實際控制人。至2020年12月底,云南國資、新華都實業集團持股云南白藥比例相當,分別為25.14%、24.37%;此外,中煙系旗下的云南合和集團,以及江蘇魚躍科技,也是持股5%以上股東。
2 信息化、數字化是未來趨勢
從云南白藥對下一任總裁的選擇上來看,已有醫藥企業意識到了信息化、數字化的重要性,期望通過聘請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完成企業戰略規劃和未來發展方向的轉型。
當然,意識到數字化的藥企不僅僅只有云南白藥。某種程度上,醫藥行業內的數字化進程也在悄然無息的進行中。比如安進日前公布的裁員計劃顯示,安進計劃將業務重點轉向即將推出的藥物和產品線,并采用新冠疫情的數字營銷工具。
安進表示:未來將通過高效的數字溝通渠道來擴大其傳統的營銷工作。
安進的首席財務官彼得·格里菲斯(Peter Griffith)的確指出,數字化工作將導致銷售費用減少,一般及行政管理費用的下降,“由于我們商業模式的改變,會增加對數字化工作的更多關注”。
數字表現得更為明顯:此前,BOSS直聘發布的《2020年四季度人才吸引力報告》顯示,IT和互聯網行業呈現出了薪酬待遇好、求職者活躍度高的特點;互聯網、電子/通信、交通/物流、醫療健康等行業人才吸引力指數穩中有升。
其中,56.7%的企業表示疫情加速了企業的數字化進程,對數字技術人才的需求增加。
新冠疫情是一個轉機,也是一個信號,要求大部分制藥企業將數字化賦能平臺的機會和方案考慮在內,相關藥企也都開始數字化探索,云南白藥或是一個典型案例。
3 近20家藥企高層辭職
2021年過去不久,但卻有多家藥企管理層有職位變動。
賽柏藍梳理后發現,僅僅1月份,國內就有近20家藥企高層辭職。而3月僅僅過去9天,也傳來多則藥企高管離職的公告。
3月8日,東北制藥發公告稱,于2021年3月7日召開第八屆董事會第四十八次會議,會議審議并通過了《關于聘任公司副總經理的議案》和《關于聘任公司總經理兼任財務總監的議案》。據簡歷顯示,新任的副總經理屬于“跨界聘任”,此前一直在遼寧報刊傳媒任職;而新聘任的財務總監屬于公司內部提拔,此前為東北制藥董事、副總經理。
3月2日,羅氏制藥宣布,羅氏制藥中國普藥事業部、特藥事業部總經理徐曉峰由于個人原因,將于2021年3月31日離開公司,尋求外部發展機會。其離任羅氏制藥后,特藥事業部暫由羅氏腫瘤第一事業部副總裁錢巍代管。
同日,國藥一致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于近日收到董事李東久先生的書面辭職報告。此外,信立泰發布公告稱,于近日收到公司副總經理趙萬順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趙萬順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辭職生效后,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根據企業公告分析,藥企高管離職的原因中,個人原因占比達70%以上,而工作原因占到20%左右。一位不愿具名的藥企高管曾告訴健康時報記者,不管是個人原因還是工作變動的原因,都是表面的,更深層次的原因主要來自行業壓力。
隨著國家政策環境的變化,原研藥的超國民待遇已經被拉下神壇,醫藥行業的高毛利時代一去不復返。帶量采購和醫保談判分別壓縮了仿制藥和新藥的利潤空間,倒逼制藥企業控制自身成本,這給藥企高管帶來了更大的職業壓力。
如今,醫藥行業內的人才流動已經不局限于「行業內」,隨著藥企發展戰略的不斷變化,越來越多的跨界高管正在發揮作用,或會給醫藥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活力。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