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夏季來臨,中國的飲料行業就會掀起一輪價格戰。
今年春節前后,怡寶,雀巢、瑤健等廠家紛紛通知經銷商,上調終端產品價格,將于3月1日正式執行。而這一輪“漲價潮”范圍仍在擴大。
悶聲發大財的寶礦力水特終于耐不住性子,宣布產品將于4月1日起陸續加價。這也是自2000年以來,寶礦力水特的首次調價。
作為飲用水市場異軍突起的黑馬,寶礦力水特的一舉一動都牽動業界神經。根據《2022電解質飲料趨勢報告》顯示:近一年來,電解質飲料以225%的增速,成為國內飲料市場增長最快的品類。
寶礦力水特誕生于1980年,是日本大冢制藥株式會社根據“能喝的點滴液”理念,研發出的電解質補充飲料。2003年,正式登陸中國市場,并在同一年成為國家體育總局合作伙伴,為運動員提供產品支持。
深耕中國20年之后,銷量暴增、堆滿超市貨架的寶礦力水特,已是家喻戶曉的明星級產品,但就大多數人對其生產商——日本大冢制藥卻還很陌生。
大冢制藥是日本第二大制藥巨頭,主導產品聚焦于大輸液。當初,公司員工海外出差,經常會食物中毒導致腹瀉、脫水等癥狀需要補液。大冢制藥的研發人員就想:
能否做出一款直接飲用的生理鹽水呢?
沒想到這一想法,讓大冢制藥走上了多元化的發展之路,不僅盤活大輸液產品線,更是為公司打開營銷新渠道,這無疑是傳統藥企跨界進入快消品行業最早的案例之一,至今在醫藥圈被視為經典。
從大輸液到平民飲料
1921年,29歲的大冢武三郎利用鹽場殘渣制作碳酸鎂,并將產品推向市場銷售。雄心勃勃的他希望能在日本醫藥圈闖出一番天地,就此創辦了“大冢制藥”。
一開始大冢制藥主業是原料藥的加工,利潤微薄。“二戰”期間,全球藥品需求激增,歐美各大藥企紛紛將注意力轉向抗生素等產品的開發。大冢制藥卻反其道而行之,進入大輸液領域。
戰場上除了抗生素,同樣需要掛吊瓶,大冢制藥的想法的確不錯。
但好景不長,大冢制藥快速發展引起諸多同行的注意,紛紛反應過來殺入技術壁壘不高的大輸液市場,大冢制藥的訂單銳減。
更為關鍵的是,由于業務迅速擴張,很多全新開辟的銷售渠道需要維護,增加大冢制藥運營成本,使公司經營陷入窘境。
為了能闖過這一關,大冢制藥必須在新藥創新方面想辦法。1953年,公司第二代掌門人大冢正士接班之后,他受美國公司的一種殺菌新藥的啟發,研發出“娥羅納英H軟膏”。
這款藥品一經上市就廣受消費者好評。而大冢制藥通過一波一波的電視廣告的宣傳轟炸,占領消費者心智,迅速成為火爆商品。直到今天,娥羅納英H軟膏還是游客到香港、澳門旅游“必買清單”上的產品。
娥羅納英H軟膏爆火之后,大冢制藥又推出了奧樂蜜C飲料并大獲成功。
圖源:京東
這兩樣產品迄今銷售已經持續70年,依然是大冢制藥企中最暢銷的商品。
大冢制藥精于開發這類OTC和快消品,這是符合當時市場需求的。這些藥品和保健食品不僅能在醫院銷售,還可以在藥店、食品商店、雜貨店、小賣部等渠道賣。不少去日本旅游的外國人,都會被日本藥店琳瑯滿目的商品吸引,可謂是日本特色。
最多的時候,大冢制藥的產品進入了日本4萬家零售藥店、160萬家食品商店。
這無疑使大冢制藥的發展進入快車道。至此,公司全體都積極在日本開拓渠道,甚至酒吧、會所也是他們的目標。大冢制藥的銷售人員向酒吧店主推薦道:對于酒量大的人,大冢的系列飲品可以幫助他們恢復體力;對于酒量小的人,可以用奧樂蜜C為基礎調制雞尾酒。
而在宣傳策略上,大冢制藥制作一批電視廣告,大膽啟用搞笑明星,改走國民路線,被消費者接受的同時銷量持續攀升。以奧樂蜜C為例,1974年銷售達到2億瓶,1977年銷量增長至5億瓶,而1981年銷售量就突破10億瓶。
1980年,大冢制藥核心產品寶礦力水特問世,這是延續給普通人使用大輸液改造而成的飲料產品,上市40多年來,銷量遍布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年銷量超過15億瓶。現如今,寶礦力水特等產品依然是中國熱銷的功能性飲料。
回歸大輸液主業
如此不務正業的大冢制藥,其實也有非常正經的制藥業務。
1971年,大冢制藥在德島工廠設立第一實驗室,啟動新藥研發項目。隨后大冢檢測實驗室于1976年成立。這一系列的準備,似乎為大冢制藥長期占據日本的大輸液市場做好技術儲備。
在拿下日本約50%的市場之后,大冢制藥加速全球化步伐,相繼在泰國、印度尼西亞、埃及等地投資建廠,欲成為跨國藥企的野心顯露無疑。
1981年,大冢制藥進入中國。當時中國的大輸液產品還停留在玻璃瓶的基礎形式,而全球輸液產業已升級至塑瓶、軟袋等包裝新技術。
時任中國衛生部領導希望“能在中國制造一個品質良好的輸液產品的生產基地”,選中了大冢。
1984年,中國大冢制藥有限公司在天津正式投產,首次將PP塑瓶輸液引入中國,生產出中國第一批塑瓶輸液。這一次合作,推動中國大輸液產品的技術革新,成為行業先驅者。
隨后,大冢制藥又引進聚丙烯共擠膜軟袋、塑料安瓿包裝小針以及外包裝的雙色印刷等多項先進技術,并在北京、蘇州、上海、廣東等地陸續建立20多家分公司,開創了中國安全輸液的歷史。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后,科倫、石四藥、雙鶴、辰欣、齊都等公司陸續進入大輸液領域,大冢制藥的市場份額逐漸被攤薄。
根據調研機構的研報顯示,目前位居中國大輸液市場前三名的是科倫、石四藥和雙鶴,分別擁有32%、11%和9%的份額,而大冢制藥的市場份額僅為3%。
但在全球市場,大冢依然牢牢控制了市場。百特、大冢制藥、費森尤斯卡比三家占據歐美的主流市場,已出現高度集中的市場格局。
2010年,資本熱捧的大冢制藥最終登陸東京證券交易所。手握大量現金,似乎也讓大冢制藥有了底氣,加緊在創新藥上的投入,也挖掘合作伙伴開展合作。大冢很快從大輸液逐漸向抗精神、腫瘤、眼科、傳染病等領域滲透。
專注于創新藥研發
處方藥+快消品的兩條腿
跨國藥企的新藥研發并非一帆風順,幾經波折之后,才獲得成功。
2002年,抗精神病藥阿立哌唑率先在美國上市。這是一款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雙相狂躁癥、重癥抑郁癥多種適應癥的新一代藥物。
這是個千載難逢的重磅品種,大冢制藥為自身商業利益最大化,選擇把商業開發權交給施貴寶。2003年,阿立哌唑的美國銷售達到5億美元;2005年達到10億美元。隨后,大冢制藥又推出了長效版的“阿立哌唑”,只需每月肌注一次。
截止目前,該藥全球累計銷量達到635億美元,稱得上是全球明星藥物之一,是精神病領域最受歡迎的藥品。大冢由此坐穩日本第二大藥企的位置。
嘗到合作甜頭的大冢制藥,隨后在全球范圍內展開合作。
2011年,大冢制藥與靈北簽訂中樞領域的商業聯盟,同年成立新西蘭分公司,聚焦治療糖尿病的生物人工胰島素“DIABECELL”的研發和商業化。
2014年,治療低鈉血癥的“托伐普坦”再獲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多囊腎的適應癥的上市批準。而僅僅兩年之后,用于治療白血病的新藥普納替尼2016年在日本上市。而用于治療青光眼和高眼壓的卡替洛爾/拉坦前列素2017年也用于臨床。
隨著產品線日漸豐富,大冢制藥越來越長成了跨國藥企的模樣。
大冢制藥還有一項和很多日本藥企不一樣的進步:公司實際經營權早已交給外聘的職業經理人。這使得大冢更像一個國際化的藥企。2022年,大冢制藥銷售收入118.37億美元,同比增長5.3%。
縱觀大冢制藥的百年歷史,大冢武三朗把創新融入到企業的血液之中。如今,除了龐大的輸液產品事業部之外,大冢制藥還會用處方藥+快消品的兩條腿,走出屬于自己的發展之路。
這段時間, “關愛你身體流失的電解質水分”的宣傳廣告又頻現網絡。又有多少人知道,這是一家日本知名制藥企業做的飲料呢?
撰稿|雷公
編輯|江蕓 賈亭
運營 | 何安盈
圖源|視覺中國
#藥企##日本##寶礦力#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健識局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