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囤積藥材出名的,紫鑫藥業算得上一個典型代表。
?
5月15日,*ST紫鑫收盤價1.18元/股。根據證監會規定,當一只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的股價都低于1元,那么就會觸發面值退市條件而被強制退市。
紫鑫藥業2022年的年報被審計機構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結論,已經被ST,加上公司部分債務逾期,業績巨虧等一系列負面纏身,而且公司原實控人郭春生、現控股股東國藥兆祥(長春)都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想要翻盤已經是不太可能了。
紫鑫藥業極有可能是今年第一家“面值退市”的醫藥上市公司。
在資本市場上十幾年時間,紫鑫留給股民印象最深的就是炒作人參。這家公司原本是吉林通化一家不起眼的中藥企業,但因為大量收購人參,被稱為“人參之王”。券商機構曾經認為倉庫里的人參價值無窮,給出過很高的估值。
和很多炒作農產品的上市公司一樣,人參到底值不值錢,終究需要放到市場上證明。紫鑫藥業最終陷入財務造假、人參賣不掉的困境,而且沒能從這一業務中轉型,只能接受退市的命運。
血淋淋的后果,講述了一個藥企屯藥材的故事終局。
“人參之王”的炒作路
郭春生曾坦言:他想搏一把,成功了就會扭轉整個中國的人參產業。
和不少銷售出身的醫藥老板一樣,郭春生自1992年大學畢業后踏入醫藥圈。混跡幾年后,1998年,郭春生拿下了一家瀕臨破產的藥廠:通化紫金藥業有限公司,也就是紫鑫藥業的前身。
在2010年進軍人參產業之前,紫鑫藥業主營包括四妙丸、活血通脈片、藿膽片、腎復康膠囊等中成藥產品,品種豐富,但并沒有獨家或知名產品。2007年紫鑫藥業上市,公司業績一直不溫不火。
轉折點發生在2010年。原來1996年日韓等國執行新的農產品標準,國產人參大量被檢出“666”(以六氯代苯為主要成分)和 DDT(滴滴涕,化學名為雙對氯苯基三氯乙烷),出海之路遭遇重創,國內人參產業陷入長期沉寂。在這樣的背景下,主產人參的吉林省在2010年開始加大對當地人參產業的扶持。
郭春生瞄準機會,決定開發人參產品,當時紫鑫藥業憑借“抓貨很兇”在當地參農中很出名。僅2010年紫鑫藥業就投入6.2億元進行人參原料的采購與加工。
要知道,吉林省人參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85%、占世界總產量的70%。紫鑫藥業很容易就控制了大量參源。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吉林省年產鮮參2萬噸,紫鑫藥業一家就采購了當年吉林省人參年產量的三分之一。
紫鑫藥業一躍成為A股市場上的大牛股,想象空間無限。郭春生也的確善于炒作,很快啟動了10億的定向增發,籌集的錢用來繼續囤人參。
伴隨這樣的大舉收購,中國人參市場價格竟然有了不小幅度的上漲,從2009年的幾塊錢暴漲至90元/斤。
成敗皆人參
郭春生賭的,是人參產業鏈的崛起。手握大量的原材料人參,就能成為人參產業鏈的主導者。
只要低價控制人參資源,同時開發各類人參產品,就能爭取利益最大化。然而,沉迷囤貨的郭春生已經無心做深做實人參產業,等待人參漲價成了當時紫鑫藥業最大的夢想。
直到2022年,紫鑫藥業的人參業務收入來源仍然只靠人參粗加工產品,主要客戶為醫藥制造公司、藥材批發流通公司、連鎖藥店以及貿易公司等。截至2022年末,紫鑫藥業手握500多個人參相關的品種,且有十余款人參產品上市,包括人參果蔬發酵飲料、參呼吸飲料、玉紅顏紅參阿膠糕、鮮人參蜜片等,但是,這些人參產品的收入只有19萬元。
2011年,郭春生因隱瞞紫鑫藥業的關聯交易被媒體曝光。雖然這一事件到最后草草收場,并未對上市公司造成實質性影響,但外界已經對企業信譽產生了懷疑。人參的價值不再靠想象上漲,市場需要看到紫鑫藥業真實的業績。
2012年,原國家衛生部發布了藥食同源的中藥材名單,為中國人參產業雪中送炭。不過,人參的風潮已經過了,紫鑫藥業開發的人參食品、人參化妝品、人參藥品等500多個品種根本沒有市場。
一番熱炒過后,市場意識到,紫鑫藥業根本沒有能力把人參資源轉換成錢。即使郭春生沒有財務造假、關聯交易,紫鑫藥業的價值也不會太高。
紫鑫希望學習的,可能是韓國的正官莊。當時中國人熱衷出國旅游,韓國因為離得近是首選地之一,有“中國人去韓國旅游,必帶的一樣產品就是韓國人參”的說法。韓國人參品牌正官莊的產品遠銷60多個國家,年銷售額近百億元。
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需要長期打造積累。紫鑫藥業徒有資源和產品,卻沒有好好經營,未能構筑品牌價值,自然無法受到市場認可。
2013年,吉林人參價格達到歷史頂峰,自那以后,全國人參價格緩慢回落。賴以生存的人參資源價值每況愈下,公司業績也就可想而知了。
帶不動的中成藥
紫鑫藥業本業是中成藥,其中成藥以治療風濕免疫類、耳鼻喉類、泌尿系統、心腦血管、肝膽類和消化系統類疾病為主,擁有205個藥品批準文號。
但2010年以后,紫鑫藥業將太多重心放在了人參業務上,無暇發展主業。在兩票制、集采等政策密集出臺的影響下,紫鑫藥業本就根基不穩的中成藥業務收入受到巨大沖擊,從2017年的5.52億元下降至2022年的1.31億元,降幅近八成。
主業帶不動,人參業務拖后腿。自2017年之后,紫鑫藥業的業績呈現斷崖式下滑,2020年至2022年連續三年凈虧損28.93億元。
對于人參業務及中成藥收入的下滑,紫鑫藥業將原因都歸結為了疫情影響。但實際上,虧損還不是紫鑫藥業當下最大的難題。
截至2023年一季度,紫鑫藥業的負債累計高達88億元。此外,紫鑫藥業還累計欠付職工薪酬 4860.5萬元、欠付各項稅金及滯納金8846萬元,逾期長短期借款(本息合計)38.97億元。
2021年,紫鑫藥業等來了自己的“白衣騎士”,國藥兆祥從郭春生手中接過紫鑫藥業的實控權,但國藥兆祥最終不僅沒能將紫鑫藥業從業績下滑的泥潭中拉出,如今還因涉嫌限制股票交易遭證監會立案調查。
紫鑫藥業距離股價跌破1元紅線近在咫尺,時間已經不多了。
撰稿|李謹行
編輯|江蕓 賈亭
運營 | 何安盈
#人參##紫鑫藥業#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健識局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