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一則消息:對遠大醫藥(中國)有限公司與武漢匯海醫藥有限公司合作實施壟斷做出處罰:
沒收遠大醫藥違法所得1.49億元,并處罰款1.36億元;沒收武漢匯海違法所得3092.48萬元,并處罰款412.68萬元。共計罰沒超3.2億元。
這是近半年來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的第二起醫藥反壟斷處罰,此前,東北制藥吃到一張1.33億元的反壟斷罰單。
2022年8月1日,《新反壟斷法》正式實施,隨后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相關執行通知:要重點關注互聯網、公共事業、醫藥等民生保障領域。
遠大醫藥正好是在國家要求重點關注的領域里,被抓了個現行。
操控“急救”的手
遠大醫藥和武漢匯海的壟斷行為發生在原料藥領域。
涉案品種是去甲腎上腺素注射液和鹽酸腎上腺素注射液。作為血管加壓類藥物,這兩款產品在急救中至關重要,是醫生從死神手中搶回患者的重要“武器”。2010年以來,國內能生產這兩款產品原料藥的,只有遠大醫藥和山西振東泰盛制藥有限公司。
通過包銷方式,武漢匯海拿到了山西振東泰盛這兩款產品原料藥的銷售權。至此,遠大醫藥和武漢匯海握住了貨源。
而后,兩家企業開始聯手了。
2016年6月雙方約定:武漢匯海停止銷售兩種原料藥,遠大醫藥成為相關原料藥的獨家供應商,也掌握了相關產品領域的獨家話語權。
獨家供貨后,遠大醫藥妥妥地控制了市場。市場監管總局表示,2010年以來,遠大醫藥這兩款原料藥在大多數年份的市場份額為100%。
武漢匯海如何獲利呢?遠大醫藥承諾:低價向武漢匯海銷售去甲腎上腺素注射液和鹽酸腎上腺素注射液制劑,然后再高價回購。這樣一來,武漢匯海獲得高額價差,遠大的藥品賣高價也有了“進貨價”的依據。
另外,由于遠大醫藥基本控制了原料供應,2010年開始,遠大醫藥制定并實施“正副腎素制劑與原料聯動整合項目”,通過中斷、拖延供應去甲腎上腺素原料藥和腎上腺素原料藥等方式,迫使相關制劑企業低價將生產的制劑賣給遠大醫藥,或者按遠大指定的價格和銷售區域賣貨,“制劑企業不得自主報價”。
當然,遠大也沒忘了“好伙伴”武漢匯海,因此要求一些制劑企業低價向武漢匯海銷售兩款制劑,允許武漢匯海高價轉賣。
通過這一系列操作,遠大醫藥基本就鎖定了市面上去甲腎上腺素注射液和腎上腺素注射液兩種藥品的終端價格,成為定價、銷量、市場等方面絕對的“控制者”。
2016年“兩票制”實施后,遠大醫藥沒法從下游制劑企業手里雁過拔毛了,于是就規定這些企業以支付推廣費、研發服務費等名義和方式向自己返利。
因為捏住了這些制劑企業的原料命脈,遠大醫藥控制產品價格有恃無恐。
據藥監局官網,目前已獲批上市“腎上腺素”類產品約95款。其中,“去甲腎上腺素注射液”類產品12款。如市場監管總局所言,這些產品看似由多家企業供應,實際都被遠大醫藥操控。
圖源:國家藥監局
持續短缺,持續漲價
去甲腎上腺素注射劑和腎上腺素注射劑早已納入醫保。但怎奈一直供不應求,是市場上知名的“短缺藥”。
5月26日,上海陽光采購網發布《關于公布2023年第三批臨床緊缺藥品掛網采購的通知》,其中杭州民生藥業的鹽酸腎上腺素注射液(1ml:1mg/支*10支/盒,)、和合肥億帆生物的重酒石酸去甲腎上腺素注射液(4ml:8mg/瓶*5瓶/盒)入圍其中。
實際上,尤其是疫情以來,去甲腎上腺素注射液和鹽酸腎上腺素注射液經常短缺,遠大醫藥的重酒石酸去甲腎上腺素注射液(4ml:8mg/支*2支/盒)也曾被加入到2022年第6批臨床緊缺藥品掛網名單中。
健識局從多個省份的掛網藥品價格平臺查詢得知,去甲腎上腺素注射液和鹽酸腎上腺素注射液的價格都不高.其中,單支裝1ml:1mg規格的腎上腺素注射液,價格在4.5元左右;單支裝1ml:2mg規格的去甲腎上腺素,價格在25元左右。
圖注:某省份鹽酸腎上腺素注射液掛網概況
這樣低的定價,很容易給人造成錯覺:短缺藥之所以短缺,是因為企業生產成本太高,定價過低。
其實,這樣五塊十塊的藥價里面,原料藥供應商遠大醫藥和經銷商武漢匯海已經攫取了高額利潤。
在證據面前,遠大醫藥和武漢匯海的壟斷行徑終于曝光。5月28日,市場監管總局同步發布《強化反壟斷監管,推動醫藥行業持續規范健康發展》,文中指出遠大醫藥與武漢匯海的合作壟斷事件,推高了兩款產品的價格,時常出現短缺,被列入國家臨床必需易短缺藥品重點監測清單,部分地區列入短缺藥品清單,增加患者用藥成本和國家醫保支出。
據此,市場監管總局對兩家企業做出行政處罰,其中沒收遠大醫藥違法所得1.49億元,并處罰款1.36億元;沒收武漢匯海違法所得3092.48萬元,并處罰款412.68萬元。5月28日,遠大醫藥發布公告表示,公司已接受處罰并在積極整改,相關罰款占全年營收3.48%,占利潤15.85%,預計不會對生產經營產生影響。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約有1500種原料藥,其中50種只有一家企業具備生產資質,44種只有2家企業可以生產,40種左右只有3家企業可以生產,10%的原料藥只能由個位數的企業生產。
“生產環節的市場高度集中是原料藥壟斷案件頻發的重要誘因”,接下來,從源頭入手,為市場準入提供便利,或將是相關部門對原料藥領域的清查方向。
撰稿|煙酰胺
編輯|江蕓 賈亭
運營 | 何安盈
圖源|視覺中國
#原料藥壟斷##遠大醫藥##腎上腺素#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健識局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