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遞表失敗后,標榜國內最大云醫院網絡的東軟熙康再次沖擊資本市場。5月22日,東軟集團旗下的東軟熙康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
東軟熙康稱得上是最早介入互聯網醫療的企業之一,2014年就打造了中國首個以城市為入口的云醫院平臺“寧波云醫院”。但互聯網醫療整體并沒有踩準資本的點,所以東軟熙康也就很難脫穎而出。
步
和很多互聯網基因的平臺不一樣,東軟熙康沒有把公立醫療體系當成自己的資源,在公立醫院之外重建一個網上醫院;而是從一開始就投入到醫院的互聯網改造上,以云醫院平臺為流量入口,希望公立醫院能夠通過熙康的平臺,實現互聯網醫院的功能。
不過,這個龐大的計劃前有公立醫院自建平臺的阻擊,后有騰訊、京東等大批互聯網企業追殺。關鍵是這兩大類對手都是進可攻退可守,互聯網醫院對他們來說只是“業余愛好”。這可就苦了專業干這行的東軟熙康。
東軟熙康已經經歷三次提交上市申請失敗,第四次申請,能否成功呢?
云醫院平臺的生意不好做
如果說大部分互聯網醫療的本質是賣藥,東軟熙康就是在它們身背后賣軟件的。
醫藥電商主要通過賣藥切入互聯網醫療,東軟熙康則是建設醫院、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信息化平臺,包括城市云醫院互聯網平臺、互聯網醫院的線上問診、遠程診療等。
這種以城市為入口的云醫院平臺建設極度依賴地方政府的支持。東軟熙康在招股書中直言:地方政府會推薦其行政區域內的醫療機構接入我們以城市為入口的云醫院平臺,但此推薦并非強制。
通過
“城市云醫院平臺”的理念源自于2009年新醫改后,各地政府為了改善本地醫療衛生機構及資源分布不均衡,希望借助互聯網的力量來提升。
這一工作十分適合東軟熙康來做,其對醫療行業的熟悉程度是其他企業不可比擬的。按照東軟熙康的設想,互聯網醫療可以依托各地的政府資源,通過打造城市云醫院平臺,不僅能夠盡可能多的籠絡各級醫院、基層醫療機構,還能夠順勢導流將業務延伸至互聯網醫療、健康管理、智慧醫療健康業務。
2010年,海南省推動的“健康海南”醫療健康服務信息化項目就由東軟熙康承接,這算是東軟熙康“醫院云”夢想的第一步。
東軟熙康打造的旗艦平臺寧波云醫院更加典型,這是一個基于云的數字醫療健康平臺,主要包含的模塊涉及遠程醫療服務、互聯網醫院服務、家庭醫生服務、互聯網護理服務、健康管理及慢病管理服務六大模塊。
可以看出,東軟熙康希望在網上重新打造一個醫療體系。
但是,公立醫療在中國是一項公益事業。東軟熙康設計好了業務模式,并未設計好盈利模式:東軟的醫院云可以向政府機構收取平臺建設費,為醫院搭建系統也能向醫院收費,接入這個云平臺的醫院、保險機構也要支付費用。
但目前,大多數云平臺的基層醫療機構是免費的,2022年真正為公司這一軟件信息服務付費的醫療機構僅有145家。前面提到的樣板工程寧波云醫院平臺,2022年的收入僅有476.5萬元。
介入
云醫院平臺的業務收入不佳,東軟熙康必須提供增量服務。
還得是“賣藥”?
目前,東軟熙康收入占比最高的業務是智慧醫療健康產品。具體來看,一方面是向基層醫院賣健康一體機,包括智慧云診室及智慧云藥房;另一方面則是向C端個人用戶售賣智能血壓計、智能血糖儀以及智能可穿戴設備等產品。
2022年,東軟熙康的智慧醫療健康產品業務收入2.18億元,占總營收的31.7%,主要就是各類醫院買單。這一產品價格并不便宜。根據招股書,一套標準的智慧云診室及智慧云藥房產品的售價在5萬至20萬元,如果根據客戶規格定制的話,價格則在20萬元至50萬元之間。
2020年至2022年,東軟熙康智慧云診室及智慧云藥房這兩類產品的銷售累計達557套,同時,健康一體機的銷量則達到1994臺、4144臺及815臺。
云診室、云藥房、健康一體機,實際上是基層醫療機構的數字化提升項目。既然基層醫院免費介入云醫院平臺,自然需要與之相配套的數字化軟硬件設備,東軟熙康的主要收入就來自于此。
東軟熙康通過云醫院平臺模式及為醫院搭建的平臺產生的收入僅從2020年的280萬元增長至600萬元。實際上,接入東軟熙康城市云醫院平臺的醫療機構并不少,總數有3.55萬家,接入的醫院數量有2400家。東軟熙康大部分收入靠免費平臺派生出來的互聯網改造需求。
至今東軟熙康仍未盈利,2020年至2022年累計虧損達7.4億元。
同樣做醫院信息化的衛寧健康則已經開始盈利,2022年營收30.9億元,凈利潤達1.08億元。衛寧健康服務的醫療機構數量遠不及東軟熙康,僅有6000余家,其中包括400余家三級醫院。這個數量,只是東軟熙康的零頭。
除了衛寧健康,創業慧康、東華軟件、萬達信息等醫療領域的信息化巨頭都在從醫藥、公共衛生、醫保等不同方向搶奪互聯網醫療這塊蛋糕,競爭不可謂不激烈。
東軟熙康就像一個龐然大物,站在風口之上,第四次向上市發起沖擊。
撰稿|李謹行
編輯|江蕓 賈亭
運營 | 廿十三
插圖 | 視覺中國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健識局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