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甘李藥業發布業績公告稱,預計2023上半年凈利潤在1.2億元到1.6億元之間,同比實現扭虧為盈。國際市場的收入持續增長是公司業績又一亮點。
在集采泥潭中苦苦掙扎的甘李藥業,其實一直在國際市場發力,截止2022年12月末,甘李藥業的胰島素產品在18個國家累計取得45個藥品注冊批件,并在14個國家進行商業銷售。今年1-3月,全球醫藥市場逐步開放,甘李藥業旗下產品的國際銷售收入大幅增長192.64%,至3845.18萬元。
同樣在本周,通化東寶發布業績公告稱,2023上半年收入達到13.66億元,相比于同期增長40%。盡管通化東寶尚未透露國際市場的具體收入,但已公開表示加速產品出海進程,推動國際化戰略。
2022年,通化東寶與科興制藥達成合作,將旗下利拉魯肽的17 國家的獨家商業化許可授給予科興制藥,雙方合力開拓潛在的國際市場空間。
個
過去幾十年,中國一直是仿制藥大國,對外輸出的也大多是化藥。如今,中國的生物類似藥不僅生產工藝、臨床療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品還擁有極強的性價比。
價格是出口的利器。以胰島素為例,2022年4月,美國聯邦眾議院表決通過:糖尿病患者使用的胰島素自付費用限制在每月35美元。禮來、諾和諾德、賽諾菲三大胰島素巨頭被迫降低胰島素產品價格。業內普遍認為,中國、美國等主要消費國家都降價后,三大胰島素巨頭可能會將業務重心轉向減肥等其他適應癥領域。
這給了中國胰島素產品出海的機會。某國內胰島素企業高管曾向健識局表示:“盡管跨國藥企在美國市場降價70%,但相比于國內集采價格還貴2至3倍,因此國內胰島素產品依然有強烈的出海動力。”
而且,中國生物類似藥企業出海的方向不再局限于美國等少數幾個發達國家。隨著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國家邁入了使用這些藥品的門檻。今年4月,甘李藥業旗下門冬胰島素注射液成功進入巴西市場,本次供貨數量達到134萬支,首批產品于近日已順利發運,完成交付。
拉丁美洲、大洋洲、東南亞等地區的產品銷售更好突破,相當于歐美主流市場之外的“縣域長尾市場”。
健識局獲悉,復宏漢霖旗下漢曲優已在新加坡、阿根廷、沙特阿拉等30多個國家獲批上市。2022年,復宏漢霖海外銷售收入3530萬元,海外授權許可及研發服務收入1.686億元。與此同時,復宏漢霖還在推進漢斯狀、漢利康、漢達遠、漢貝泰等產品海外市場的發展進度。截止2022年底,公司已有5項海外授權合作首付款合計超過15億元,潛在交易金額14.46億美元。
當然,復宏漢霖還在爭取美國市場,漢曲優的上市許可申請已獲得FDA的受理。
眾所周知,美國是全球藥價最高的地方。特別是在腫瘤治療領域,美國上市隨便一款腫瘤藥物年治療費用,超過10萬美元是家常便飯。即便是生物類似藥,優秀的品種同樣能在美國獲得巨額的收益。
中國錯過了1980年代開始的全球化學藥研發的黃金30年,未能抓住走向國際化的第一波浪潮。但在生物藥領域,隨著國內各大藥企的研發實力不斷提升,中國幾乎與全球同步,今后將與跨國藥企共同瓜分全球市場。
不論去到哪里,實力永遠都是最好的通行證。
撰稿|小米
編輯|江蕓 賈亭
運營 | 何安盈
圖源|視覺中國
#跨國藥企##醫藥#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健識局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