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上海陽光醫藥采購網印發通知稱,從8月2日起,上海市將開展中成藥采購品種數據填報工作,最終截止時間是8月9日。
健識局梳理發現,上海本次中成藥采購涉及17個產品組,76個產品,其中包括血塞通、百令、參麥、銀杏葉等臨床常用品種,昆藥、華潤三九、雷允上、科倫等多家藥企參與其中。
湖北牽頭組織的全國中成藥集采剛剛結束,上海就又對大批中成藥集采,可見中藥能壓擠的水分還有不少。
上海常年中成藥年銷售額超200億元,根據《通知》顯示,上海市所有醫保定點機構(含軍隊醫院)都將參與本次中成藥集采,同時政府鼓勵其他醫藥機構自愿參與。這些品種涉及已掛網、未掛網兩類共1800多條中成藥產品信息,集采市場相對競爭充分。
盡管尚未公布具體規則,但相關企業肯定會使出渾身解數,力保現已占據的市場份額。業內普遍認為,上海本次集采勢必降低中成藥銷售價格,中選企業有望在大浪淘沙中“強者恒強”。
納入76款中成藥產品,可填報未掛網品種
健識局注意到,上海集采的76個中成藥品種基本都不是湖北中成藥聯盟集采的品種,而與之前的北京、湖北19省聯盟和廣東6省聯盟的品種互有重疊。例如:血塞通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金水寶片、百令片、銀杏葉滴丸、小金膠囊、丹參注射液等產品。
這些產品都是臨床常用的中成藥,市場競爭充分。以“銀杏葉片”為例,目前在上海獨家中標的是國藥集團廣東環球制藥有限公司的產品,而未掛網的同一產品的數量是297個,仲景宛西、康恩貝、安徽圣鷹、江蘇晨牌等企業均有生產。
血塞通分散片的未掛網產品有138個,雙黃連口服液的未掛網品種有107個,就連血府逐瘀丸的未掛網產品有47個。而與之相應的是,這些品種目前在上海的掛網品種均不超過6家。
因此,上海此次集采采取的獨特的規則:允許醫療機構在未掛網的品種填報采購需求,如說明合理原因即可參加集采工作。這給之前未在上海掛網的品種給予一絲生機,今后將有更多中成藥品種通過集采進入醫院渠道。
但很明顯,隨著企業數量的加入,價格的比拼無疑是獲得醫院市場份額的最大優勢。
截止目前,上海中成藥集采還處于醫療機構的報量階段,尚未公布任何遴選標準或中選規則。參與本次中成藥集采的醫院需要結合2022年的歷史使用量、臨床實際需求量等因素,填報采購需求量與歷史采購量差異較大,或未達到歷史采購量80%的,應進行數據修正或提交相關說明。
至于上海能否再推新規,已被業界廣泛關注。亦有觀點認為,一味降低藥品價格不再是集采唯一目的,讓廣大百姓用上放心藥,提高臨床診療效果才是本輪改革的初衷。
參照全國中成藥集采,或與19省聯盟規規統一
中成藥盡管沒有組織國家集采,但省級的集采力度一點也不弱。
在本次上海集采之前,中成藥集采共開展了5次,分別是湖北牽頭19 省聯盟集采、廣東牽頭6省集采、北京集采、山東集采以及全國30省中成藥集采。
2021年12月,湖北省醫保局牽頭19省份開展了中成藥集中帶量采購工作。最終97家企業、111個產品中選,擬中選率達62%,平均降幅42.27%,最大降幅82.63%。這無疑開創了中成藥集采之河。
上海本次啟動中成藥集采,基本是此前湖北19省集采聯盟的品種。上海并未參加19省聯采,但參加了全國30省集采。上海通過自行組織集采補足后,集采中成藥品種數基本和全國其他省份拉平。
根據國家醫保局的部署,到2023年底,每個省份的國家和省級集采藥品數累計達到450種,其中省級集采藥品應達到130種,化學藥、中成藥、生物藥均應有所覆蓋。如今2023年已過半,各省均在加緊完成任務指標,顯然上海也不能例外。
不過,從目前公布的信息看,外界還不清楚上海是否采用與湖北19省聯盟相同的規則,是否還能接納入更多符合規定的企業產品。已有市場觀點認為,上海中成藥集采可能會參照全國集采的標準,并非一味比拼價格,而是要醫療機構認可度高,市場份額大的品種,適當降價依然可以中選。
撰稿|小米
編輯|江蕓 賈亭
運營 | 廿十三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健識局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