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國家醫保局針對AI在醫保基金監管中的使用發布了一條答復函。
國家醫保局介紹,2019至2021年,已在全國32個城市開展智能監控示范點建設。在試點工作開展的基礎上,國家醫保局推動各地醫保部門建立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醫保智能監管子系統已經在全國上線運行,已經取得積極成果:
2022年,全國各級醫保部門通過智能監控拒付和追回醫保資金38.5億元。
國家醫保基金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財產,國家長期以來一直嚴厲打擊醫保領域違法違規行為。8月23日,2023年國家醫保基金飛檢正式啟動。國家醫保局、財政部、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將聯合組織開展覆蓋全國的醫保基金飛檢。
醫保基金監管工作繁重,海量數據難以人工完成。AI的加入,有效解決了基金監管人手不足、效率不高、準確不夠等問題,極大地賦能了基金監管工作。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顏清輝曾表示:2023年底前要初步實現全國智能監控“一張網”,對全量醫保結算數據開展全面智能審核。
國家醫保局此次對這一工作的落地做出了專門的回應:將研究出臺《關于全面推進醫療保障基金智能審核和監控的通知》,加強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引入第三方力量參與醫保基金監管,鼓勵科技企業參與。
建立智能監控制度
建立智能監控制度,創新醫保基金監管方式,這是國務院層面定下的決策方向。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等文件指出,要全面建立智能監控制度,并推進智能監控常態化,加強對醫保基金使用行為的實時動態跟蹤,加快智能監控知識庫、規則庫建設和應用。
依據國務院文件,今年5月,國家醫保局印發了《醫療保障基金智能審核和監控知識庫、規則庫框架體系(1.0版)》,將對藥品、耗材使用,以及醫療服務項目等全方位進行管控。例如藥品超出限定病種目錄范圍的使用,藥占比或耗占比統計、CT或核磁檢查占比統計等等。不同的條目會自動對應不同的處理結果。
在智能審核監控系統建立中,醫院的意見也得到了充分尊重。例如,超醫保限定支付范圍的結算,系統將運行為“明確違規”,對違法違規行為自動攔截;而對普通超適應癥用藥等違反合理使用類規則,運行結果多是“可疑”,需要充分聽取醫藥機構申訴意見后確定是否支付。
智能化醫保基金監管已經表現出了初步成效。今年3月,徐州市醫保局獲悉,當地豐縣在實現了基層醫療機構的醫保智能場景監控全覆蓋后,與同期相比,次月發生的住院次均費用下降了800余元,平均床日減少3天,共節約基金約40余萬元。
目前,徐州市已將全市370余家三級以下醫療機構納入智能場景監控系統,截至2023年2月,累計下發任務超3萬次,查實可疑線索50余條。
推動建立一批反欺詐大數據模型
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醫療保障基金使用常態化監管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推進飛行檢查常態化。
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顏清輝介紹,國家醫保局要監管的兩定機構超過95萬家,目前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日均結算量約1800萬人次,最高日結算量能達到3476萬人次。
規范醫保基金使用是今年糾治醫藥領域不正之風的重點內容。2022年來,國家醫保局研究開發虛假住院、重點藥品監測分析等大數據模型,會同公安部共發現涉案線索2000多條。國家醫保局統計,截至今年4月,累計處理162.9萬家/次定點醫藥機構,共追回醫保資金805億元。
可以預見的是,大數據將在今年的醫保基金飛檢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8月底,2023年醫保基金飛檢已正式啟動。本次醫保基金飛檢聚焦在醫學影像檢查、臨床檢驗、康復等領域。
國家醫保局在回復函中指出,2023年,國家醫保局在大數據監管方面著重發力,推動建立一批重點領域的反欺詐大數據模型,構建現場和非現場監管有機結合的監管新模式。
醫保局明確,今年醫保飛檢的檢查范圍為2021年至2022年醫保基金使用和管理情況。必要時,檢查組可追溯檢查以前年度或延伸檢查至2023年度。
撰稿 | 楊曦霞
編輯|江蕓 賈亭
運營 | 山谷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健識局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