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藥企對國產新藥管線的興趣大增。
11月20日,祐森健恒宣布:已與阿斯利康就臨床前階段的靶向KRASG12D突變的小分子候選藥物UA022項目達成全球獨家授權協議。阿斯利康將為這筆交易支付2400萬美元的首付款,最高3.95億美元的潛在開發和商業化里程碑付款,以及凈銷售額的分級特許權使用費。
單單只在11月份,阿斯利康就出手拿下兩款國產創新藥。11月9日,阿斯利康宣布和誠益生物就口服小分子GLP-1藥物ECC5004達成20億美元獨家合作。
算下來,2023年阿斯利康與中國創新藥企之間的合作已經躍升至5起。無獨有偶,其他外資藥企對中國創新藥的興趣也在增加。BioNTech更是成為中國創新藥的最大買家,今年已經達成了7次交易。
今年,中國創新藥企海外授權的最大特點就是:大部分是新成立的小公司。誠益生物成立于2018年4月,今年6月份剛剛完成B輪融資;祐森健恒2020年才成立,是一家僅完成了A輪融資的企業。
中國生物醫藥的創新力量依舊,后浪推著前浪在走。
諾華首席執行官 Vas Narasimhan在本月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成為了新興的生物醫藥研發創新中心,足以與美國的波士頓、圣地亞哥、英國的倫敦和瑞士的巴塞爾相媲美。前強生全球首席科學官Paul Stoffels正在為至少三款腫瘤藥物與中國公司商討BD機會。
金額最大的一筆
在一大批BD項目里面,阿斯利康一筆1.85億美元首付款的項目最受人關注。因為這是阿斯利康中國早期臨床項目交易中金額最大的一筆。
阿斯利康收購的是誠益生物新藥ECC5004,這是一款口服小分子GLP-1藥物,目前正在美國進行針對健康受試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I期臨床。
口服小分子藥物被認為是GLP-1藥物迭代的重要方向,目前暢銷全球的司美格魯肽是需要打針的多肽類GLP-1。做成口服形式并不容易,全球范圍內只有諾和諾德開發了口服司美格魯肽,目前只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
多肽會在胃酸中分解,因此口服版司美格魯肽的吸收效率不高,減重效果不盡如人意。諾和諾德將口服藥劑量從14mg提升至50mg,才勉強得到與注射版差不多的減重效果,同時不良反應率也更高。
阿斯利康也開發過口服GLP-1,不過在今年6月因臨床數據不及預期從產品線中撤出。收購誠益生物的新藥,讓阿斯利康重振信心。
誠益生物的LY3502970屬于自主開發的品種。禮來公司曾開發一款類似品種,在10mg劑量下生物利用度僅為10%。而誠益生物以禮來的產品作為參考化合物,達到5mg劑量下生物利用度90%的效果。
官宣收購次日,這條管線就高調出現在阿斯利康的三季度電話會上。阿斯利康首席執行官 Pascal Soriot 介紹:與其他小分子口服藥物管線相比,ECC5004生物利用度極高,每日僅需10-30mg的小劑量即可顯效。
圖源:阿斯利康三季度電話會演示文稿
“達到了奧運會的參賽水平”
過去流行的BD方式是廣撒網,絕大部分BD的對象還都是國外的中小藥企,形式意義大于實質意義。
近幾年中國創新藥出海勢頭不減,但很少見到大企業把引進自中國的創新藥當成核心品種培養。
如今變了。以阿斯利康最新拿下的祐森健恒的UA022為例,這是一款靶向KRASG12D突變的口服小分子藥物,處于臨床前階段。2022年前后,兩款KRAS G12C突變的藥物相繼獲批上市,引發相關藥物的研發熱情。
G12D比G12C更常見,約占所有KRAS突變的26%,普遍存在于胰腺癌、結直腸癌、非小細胞肺癌等,研發G12D的卻很少,阿斯利康自己也沒有做。
G12D賽道上的領跑者是Mirati Therapeutics的MRTX1133。今年10月,百時美施貴寶以高達4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Mirati 公司,將這一潛力管線收入囊中。
相比之下,祐森健恒的UA022進度稍慢。不過,據新聞稿披露,UA022顯示出強大的抗癌活性,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且在臨床前模型中展示出良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和譽醫藥創始人兼CEO徐耀昌曾表示:MNC對于中國生物醫藥領域新產品的發現,已經從過去的偏重In-CN-for-CN, 逐步擴展到In-CN-for-Global。外資藥企的幾次收購也證實了這一趨勢。
在最近這次交易后,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國際業務拓展合作與戰略投資負責人陳冰表示,選擇中國創新項目及管線時的標準與歐洲、美國、日本標準一致,中國的科學家和醫藥創新“至少在早期研發方面已經達到了奧運會的參賽水平”。
撰稿 | 李傲
編輯 | 江蕓 賈亭
運營 | 山谷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健識局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