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之后,恒瑞出路何在?恒瑞要開始做眼藥水了。 6月29日,恒瑞醫藥發布公告稱,子公司成都盛迪醫藥有限公司近日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準簽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準通知書》,批準開展一項用于防控兒童近視的滴眼液產品的III期臨床試驗。
沒錯,恒瑞要開始做眼藥水了。
6月29日,恒瑞醫藥發布公告稱,子公司成都盛迪醫藥有限公司近日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準簽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準通知書》,批準開展一項用于防控兒童近視的滴眼液產品的III期臨床試驗。

恒瑞醫藥公告
恒瑞醫藥向健識局回復稱:目前,國內外尚未有同類產品獲批上市。也就是說,如果HR19034滴眼液獲批,將可能成為國內乃至全球首款防控兒童近視的滴眼液產品。
年初以來,恒瑞股價下跌幅度已達30%左右,市值蒸發約2000億。前不久披露2021年一季度財報數據也讓市場認為“不及預期”。而且,剛剛結束的第五輪集采中,恒瑞體現了相當的誠意,8個入圍產品有6個中選,一半都是當家產品。降價之后,恒瑞可能會面臨業績縮水的風險。
就在這時,恒瑞進軍兒童近視防控市場,讓人產生無限聯想。
01腫瘤之外,恒瑞的版圖在悄悄擴大
恒瑞正在研發的滴眼液產品原理,是通過抑制抑制眼軸增長,延緩和防控兒童近視進展。
根據恒瑞公告,目前,該產品的研發投入已累計達到470萬元左右,且“國內外尚未有同類產品獲批上市,亦無相關銷售數據”。
恒瑞在眼科用藥領域的布局始于2019年,當時恒瑞就曾與德國藥企Novaliq GmbH達成協議,花重金引進了該公司兩款用于治療干眼癥的藥物。今年5月,恒瑞醫藥以仿制4類申報的他氟前列素滴眼液上市申請被納入優先審評。

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報告》,目前,眼科醫療和眼科器械占據眼科市場將近90%的市場份額,而眼科用藥的占比僅在10%左右。
受制于治療方法、研究水平的限制,很少有企業愿意專注于眼科藥品的研發。眼科藥物生產企業歐康維視的招股書顯示:自2015年以來,中國僅有7種眼科藥物在新藥注冊快速通道下獲批,全部來自跨國藥企,無一本土藥企的眼科新藥上市。
但是,眼科藥品的市場空間卻在不斷擴大。歐康維視預測,2021年眼科藥品市場空間預計將達到247億元,且增速還在繼續加快。
醞釀多年后,恒瑞選擇在此刻高調入場,頗具玩味。
近幾年,恒瑞一直在推動布局新領域。2016年,恒瑞曾投資5億余元建設特醫食品產業園,率先邁入當時幾乎是空白的特醫領域。截至2019年,恒瑞已有2款特醫產品上市,4款產品在研。
同樣在2016年,恒瑞投資5億元成立蘇州恒瑞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從事高值耗材、介入設備等創新醫療器械研發和銷售,并直接對集團董事長孫飄揚負責。
巧合的是,正是從2016年開始,中國的醫藥格局發生了劇烈變化,以原研創新藥為主流的制藥企業逐步崛起,仿制藥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狹窄。無論是藥監還是醫保部門,都在推動醫藥創新,向過多、過濫的仿制藥開刀。
恒瑞過去一直以首仿、仿創為最大的優勢,如今轉向原研,勢必需要一個過程。此前曾有分析人士指出,盡管恒瑞仍然穩坐國內新藥研發的頭把交椅,但由于并沒有潛在的全球首創或最佳產品,只是“在賽道上一路追趕”,在新項目管線布局上的優勢并不突出。
集采、價格談判等政策的推動下,恒瑞急需在現有格局下找到新的突破口,眼科產品可能正是一種破題思路。
02出海+轉型,新賽道=新出路?
在現階段,腫瘤藥、造影劑、麻醉藥三類王牌產品仍是恒瑞的營收大頭。
過去一年,恒瑞醫藥抗腫瘤藥物收入達152.68億元,超過公司總收入的一半,麻醉藥的收入也接近46億元。但集采重壓之下,未來還能維持這樣的態勢嗎?
反觀這三大類之外的“其他產品”,雖在恒瑞的營收體系內比重不高,卻保持了穩定增長。根據恒瑞年報,在過去的兩年里,“其他產品”的營收增長分別為4.78%和29.85%。
單看業績,恒瑞依然走在上升通道,但資本市場已經先一步給出了答案,恒瑞醫藥股價年初至今大幅下跌30%,已經引發市場對于“殺白馬股”的討論。
財政部對藥企的穿透式查賬、集采結果,對資本市場來說都不算是好消息。根據健識局此前的統計,這次集采降價之后,恒瑞至少會縮水25億元左右的業績,需要靠集采外市場的補齊才能勉強和2019年的業績打平。
早在2019年,恒瑞集團董事長孫飄揚就曾公開表示,由于“專利到期的原研藥該仿制的已經仿制完了,即使是距離專利到期還有較長時間的藥物,市場價值也不高”,恒瑞已做出砍掉70%仿制藥業務的決定。
眼科用藥等冷門領域此前并非恒瑞的優勢,但在大趨勢之下,恒瑞能否快速轉型,考驗著公司管理層的決策能力。
除了新賽道布局,海外市場也是恒瑞預備多年的籌碼。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恒瑞醫藥國外業務收入增長達19.96%。目前已有近20個項目獲準開展全球多中心或地區性的臨床研究。其中,卡瑞利珠單抗聯用阿帕替尼、氟唑帕利等產品已在國際多中心開展Ⅲ期臨床試驗。
恒瑞這一系列“自救”力度,與股價連跌之間的較量,決定了能否重塑一個新恒瑞。
設計丨時光
運營丨林夕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文丨胡香赟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