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補貼,相當于企業可以大膽降價10% 直接給參加集采的藥企貼錢,終于有省份這么干了。 健識局注意到:8月20日,河北省政府發布《關于支持醫藥產業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從新藥研發、產品生產等7個方面推出鼓勵政策,自8月20日開始施行。 圖源:河北省人民
10%的補貼,相當于企業可以大膽降價10%
直接給參加集采的藥企貼錢,終于有省份這么干了。
健識局注意到:8月20日,河北省政府發布《關于支持醫藥產業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從新藥研發、產品生產等7個方面推出鼓勵政策,自8月20日開始施行。

圖源:河北省人民政府
這份通知和各地發布的行業支持政策大同小異,其中有一條引發了行業關注:河北稱將“鼓勵企業參與帶量采購”,對進入國家集采的品種給予“不高于中標量銷售額的10%”的專項資金支持。
河北省政府官方尚未公布更多的申請細節,只披露了這項工作由省醫保局、藥監局、衛健委及工信廳聯合負責,單個品種補貼資金不超過500萬元。
生物醫藥是各地政府都大力扶持的產業,各地對藥企進行直接資金補貼并不罕見,但大多集中在產品研發和生產端。直接對集采中標企業進行補貼的雖也有先例,但像河北省這樣全省范圍大規模開展補貼的,還是首次。
華北制藥斷供事件之后,國家醫保局和聯采辦通過各種場合明示、暗示行業,摒棄“超低價中標”、“虧本中標”的錯誤想法,理性參與集采。
創新是好事,創新當然也伴隨風險。河北省直接補貼10%的做法,會否引發省內藥企在參與全國集采時惡意降價,以爭奪市場?
不合理的補貼
政府補貼藥企并不少見,一直以來,補貼大多以研發獎勵或稅收優惠的形式給出。
今年年初白云山曾發公告稱, 2020年下半年收到各類創新或專利補貼3.85億元。各地補貼藥企的依據,大多是藥企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享受引進鼓勵、退稅優惠等一系列政策扶持。
但是,對集采進行補貼,此前并不多見。
河北給出的集采補貼規則是:補貼金額不高于中標量銷售額的10%,單個品種補貼不超過500萬元。這樣的規則,實際上就是給了集采品種10%的價格空間。
眾所周知,集采品種用量大,單價被壓得很低,因此絕大部分參與集采的企業中標單品的實際采購額都不高。
以第五批集采中的常用抗凝藥利伐沙班片為例,10mg規格的共有10家企業中標,按集采規則10家企業分享全國80%的約定采購量,即4444萬片。信立泰、齊魯等企業的中選價約為每片藥5毛錢。這樣算下來,拿下這一品種的企業的采購額最高也只在230萬元左右。
前段時間因布洛芬緩釋膠囊斷供而被聯采辦點名的華北制藥,按照約定的采購量7975萬粒計算,7省采購金額合計也不到2000萬元。
這樣算下來,河北的10%補貼幾乎能覆蓋到所有參與集采的企業。即使某些集采品種采購額超過5000萬元,企業也能獲得500萬元的補貼。
也就是說,在補貼政策下,河北企業在全國集采時可以比競品報價低10%,還能保證利潤水平不受影響。
河北省的新規,相當于給了企業一張護身符,可以在全國集采時更從容地積極參與競爭
低價競爭不是集采方向
直接補貼集采并不是河北的首創。今年7月,杭州市政府曾發布相關文件鼓勵企業參加國家集采以“拓展市場”,獎勵額度限為中標總價的3%,且最高不超過300萬元。
各地政府出臺的這些政策,可能是藥企受集采政策打壓后在地方政府“訴苦”的結果。但是,這樣的地方政策不一定是國家醫保局愿意看到的。
按照集采規則,國家醫保局已經完全評估了集采品種的成本,并給出了最高限價,為企業留出了一定的利潤空間。已經完成的五批國家集采中,藥品平均降幅基本維持在52%到56%左右,最高降幅普遍超過90%,整體情況較為穩定。
但是,不少企業的報價遠遠低于最高限價,甚至出現了惡意低價,國家醫保局不得不立法來規范這種行為。
今年6月公布的《醫療保障法(征求意見稿)》中,明確要求“不得以低于成本的報價競標”。違規者中標無效,并處中標項目金額5%-10%的罰款。情節嚴重的,還將限制或中止其參與集采的資格。
高值耗材領域同樣如此,8月26日剛剛結束的人工關節集采培訓會上,耗材聯采辦甚至向各企業直接喊話:不要把價格報得太低。
國家醫保局反復重申“嚴禁超低價報價”,除了考慮到超低價格可能影響供貨或產品質量,更重要的是希望推動國內醫藥行業健康發展。
恒瑞醫藥在2021年半年報中就提到,第三批集采中涉及到的6款藥品今年上半年銷售收入環比下滑57%。集采對恒瑞這樣的大藥企尚且構成嚴重影響,對于更多中小企業來說,參與或者失標集采,在現有的競爭格局下都會造成損失。
地方的集采補貼,實質上鼓勵了地方企業去更積極地參與全國集采,不排除導致競爭更殘酷的可能性。這不僅與國家組織集采的初衷相違背,更影響了整個醫藥行業的競爭生態。
河北補貼政策的后續影響究竟如何?今年第六輪全國集采即將見分曉。截至目前,除了河北和杭州之外,健識局尚未發現其他省市有類似的集采補貼。
#集采##河北#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