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高科技行業,互聯網和醫藥八字不合? “互聯網+”把所有行業都加了一遍,但在醫藥領域,一直沒太加上。 2021年12月29日,聚焦于數字醫療的浙江太美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太美醫療”)的IPO申請正式被科創板受理,其所有業務均體現在提高醫藥研發效
都是高科技行業,互聯網和醫藥八字不合?

“互聯網+”把所有行業都加了一遍,但在醫藥領域,一直沒太加上。
2021年12月29日,聚焦于數字醫療的浙江太美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太美醫療”)的IPO申請正式被科創板受理,其所有業務均體現在提高醫藥研發效率方面。
這是一家典型的“互聯網+醫藥”企業,為醫藥領域提供SaaS服務。SaaS全稱是Software-as-a-Service,也就是軟件服務。太美醫療為客戶提供符合工作流程的軟件,希望客戶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作為一種舶來品,SaaS服務起源美國,2000年初來到中國。近20年過去,國內金融、教育、制造業、建筑地產、軟件開發等領域已出現多樣SaaS供應商。
但在醫藥領域,已算跑得快的太美醫療連續10年未能盈利。同樣是高科技行業,醫藥難道跟互聯網八字不合?
連虧10年,醫藥SaaS還沒方向?
在醫藥研發領域,因為所屬體系不同,藥企、CRO、醫院、患者等不同角色之間的交流常?!安煌l”,這難免也會使得新藥研發的效率大打折扣。眼下,太美醫療攜SaaS服務入局,或將為這種低效困境提供解題思路。
據招股書,太美醫療的營收板塊主要分為兩部分:數字化解決方案,以及臨床CRO服務。
數字化解決方案也就是SaaS服務,這是太美醫療的主要業務。針對不同的流程問題,太美醫療共有7大類數字化解決方案,涵蓋了醫藥研發到銷售的所有環節。其中,獨立影像評估解決方案、醫藥市場營銷解決方案和藥物警戒解決方案是太美醫療的三大主營收項目。

太美醫療主要產品及服務
思路很美,題卻沒解出來。
2013年成立的太美醫療至今虧損。據招股書,2018年到2021年6月,太美醫療營收分別為0.6億元、1.87億元、3.03億元和1.88億元。這兩年籌備上市,營收飛速增長的同時,凈虧損額也在飆升。3年半時間已經虧損超12億元,遠超收入總額。

深究業務可以發現,長期以來,太美醫療的三費比率居高不下,這是營收難以覆蓋成本的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管理費用率,2018年達191.67%。隨后雖然逐年低減,也始終保持在65%以上。
不過,太美醫療還是表現出較好的成長性,2018年到2020年,太美醫療的營收增速始終高于三費增速。2019年,太美醫療三項費用同比增長161.29%,而營收增長210%以上;2021年,營收增幅更是比費用增幅高1倍以上。
這意味著,公司擴大投入產生了正面效果。
在醫藥SaaS這條賽道,太美醫療已跑了近10年,依舊難以自負盈虧,代表了這塊領域的發展困境:業內排名靠前的都很難靠業務優勢獲得市場認可實現盈利,排后面的大大小小醫藥SaaS供應商,更是難難難。
互聯網+醫藥,想美好不容易
整體來看,國內的SaaS行業發展一直很緩慢。2018年,美國平均每個Saas客戶的年花費為34.3萬美元。
同期,中國的這個數字在1萬美元以下。
醫藥領域的SaaS開發就更不容易。據IDC《中國生命科學研發信息系統市場份額,2019:新興IT技術加速新藥研發》,2019年,中國前五大醫藥領域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所占的市場份額僅為37.7%。
前五大供應商的占比不超過40%,沒有形成集中優勢。而集中優勢的形成,與占據大廠客戶密切相關。
大型CRO一般會開發自己的軟件系統。如泰格醫藥,其優勢在臨床CRO服務上,數字化戰略平臺也成為它的發展目標。在2020年年報中,泰格醫藥坦言“構建數字化平臺系統”已是其戰略發展方向之一,“公司數字化戰略一期項目已實施完成,搭建全球化的辦公協同平臺?!?/span>
太美醫療自己也承認,公司主要面向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的支付能力顯然有限。美國SaaS行業能夠快速發展的一大原因是人力成本太高,SaaS服務不得不外包。但中國國情并非如此。如此一來,即便在國內醫藥領域SaaS廠商中做到名列前茅,實際上拿到的項目資金十分有限。
成立于2013年的太美醫療,在該領域耕耘近10年仍舊虧損,原因就在這里。
除此之外,SaaS行業壁壘較低,可替代性較高,本質上屬于服務業,因而對于人力的依賴較高。從客戶的留存率來看,太美醫療的高人力支出成效還不錯。據招股書,太美醫療2018年客戶在2019年的留存率為85.12%,2020年留存率依然達到85.37%。
然而,如此高留存率下,太美醫療仍舊無法自負盈虧。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運營精細化程度不足以盛納自身業務,運營效率低。略顯諷刺的是,太美醫療服務目標卻是幫助另一個行業提高效率。
如何破解這種困境?太美醫療給出了答案:建立TrialOS 醫藥研發協作平臺。通過平臺協調各方,整合醫藥研發鏈條資源及自身產品服務,同時建立自身的產品生態。相當于向上游發展,接藥企臨床CRO的單。

圖源:太美醫療招股書
不過,臨床CRO業務帶來的營收寥寥,隨著疫情的到來,其營收占比一直在下降。對于太美醫療而言,賺錢還是要靠難以快速增長的SaaS服務。
靠中小客戶能否逆襲?
疫情催生的線上協作,可能給了太美醫療挑戰IPO的勇氣。
據招股書,本次上市太美醫療擬募資20億元,均用于與平臺建設密切相關的四項業務:臨床研究智能化協作平臺升級項目、臨床研究企業端系統研發升級項目、獨立影像評估系統研發升級項目和藥物警戒系統研發升級項目。
圖源:TrialOS 醫藥研發協作平臺官網截圖
足夠的現金流,可以方便將平臺建設完整,提升運營效率,這的確可以通過向二級市場伸手解決。只是,二級市場可以給予估值,卻無法給予未來。
太美醫療的前景,歸根結底還是要看國內醫藥研發的發展。眼下,雖然太美想要綁定的CRO概念熱火朝天,但有一點需要明確,即CRO行業,和國內臨床CRO市場并非等同概念。
中國的主流CRO企業,其最鮮明的特征就是收入大部分來自海外。藥明康德2020年年報顯示,境外收入在其總收入中占比高達75%以上。國內市場分散、支付金額小,整體上藥物研發還比較落后,如此差距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彌補。
臨床CRO是CRO行業中的一個細分,泰格醫藥可以作為太美醫療的典型對標企業。Wind預測,龍頭企業泰格醫藥2021年收入約為43億元。隨著2015年醫改孕育的創新藥企瓜熟蒂落,身處下游的臨床CRO開始分享果實。從這個意義上說,服務于臨床的SaaS機構可能會迎來一輪高速發展期。
屆時,自帶服務屬性的SaaS廠商的內卷更容易爆發。太美醫療何時能夠搶占國內大片市場份額,何時盈利,又能夠價值幾何?都需要時間來解答。
眼下,太美醫療先給出了一種答案:2019年,中國生命科學研發信息系統解決方案廠商中,前五大廠商共占市場份額37.7%。太美醫療以14.5%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如果此次成功上市,它要估值超100億元。
文|煙酰胺
運營|廿十三
#太美醫療##醫療SaaS企業#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