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業內消息:9月7日,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采辦下發了文件,通知各成員單位于9月12日開會。會議的內容就是敲定這次高值耗材國采的1號文件以及部署后續的工作安排。
據文件,這次高值耗材國采的品種鎖定在人工晶體和骨科運動醫學類。
人工晶體、運動醫學耗材分別是眼科、骨科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市場規模都在50億元左右。
人工晶體此前已經在多個地區進行過集采,但降價的主要是那些普通晶體,功能較高級的晶體價格并沒打下來;骨科運動醫學耗材的地區集采做得不多,但這是目前骨科耗材中唯一還沒有集采的。
這兩類高值耗材到底要怎么采,業內關注度很高。
量價掛鉤
正式文件還未發布,不過今年7月份曾流出一份征求意見稿,可以窺見采購的大致思路。
其中,人工晶體涵蓋單焦點及雙焦點、三焦點、景深延長等四個類別。運動醫學納入22個類別耗材。
中選規則比較簡單,根據醫療機構需求量和企業供應能力,劃分A、B兩個競價單元,企業以競價單元申報價格,每一個競價單元的所有產品僅允許有一個申報價。不同競價單元的中選規則基本相同,就是比誰價低。
征求意見稿提到:要采用適當方式,平衡同一競價單元內、同一產品類別內A、B競價單元間的中選價格水平差異。在保證公平競爭、保持競爭強度、去除虛高價格空間前提下,促進更多企業中選,增強預期穩定性。
至于分量,主要還是按照量價掛鉤原則,中選產品按照報價由低到高進行排名, 根據排名先后梯度分配基礎量。不過會堅持臨床需求導向,更多參照醫療機構的自主選擇。對于企業來說,在報價大差不差的情況下,協議量的申報就格外關鍵。
對比前三輪,這次意見稿中還新增了對“非中選產品”以及“未帶量產品“價格管理的規定:采購周期內,對于未中選產品或新獲批產品,可參照同一產品類別最高中選價的一定比例形成合理價格在各省掛網。不符合以上要求的,各省級采購平臺應加以約束。
另外,價格聯動也將體現在這些高值耗材上。根據征求意見稿,納入集采但沒有帶量的產品,將由天津市組織開展限價掛網、競價掛網工作,其他省份參照聯動。
這次國采的采購周期為2年,采購量不低于醫療機構填報需求量的80%。
強化用量監管
今年8月底,國家醫保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施子海前往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辦公室所在地,天津市醫藥采購中心進行了實地考察,釋放了不少政策信號。
據當時報道稱,施子海現場察看醫用耗材采購監測信息平臺,了解前三批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采結果落地實施情況,并表示,加速執行耗材帶量采購“一品一策”,強化集采各環節的精細化管理是重中之重。
他要求:精準制定醫藥集中帶量采購文件,加大對中選產品采購使用執行情況的監測,細化考核措施,形成長效機制。對中選產品采購進度滯后、采購量占比偏低的省份及時進行通報,嚴格集采“量”的執行。
這意味著,今后耗材集采的用量監管會越來越嚴。
目前全國范圍內山東、天津、青海、山西均出臺文件,要求強化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執行情況監測和通報。
“集采之行不可逆轉”,此次調研中,施子海明確了要加快推進第四批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實施前各項準備工作,確保項目按期啟動,同時還要求積極開展調研,盡早研究確定2024年高值醫用耗材集采擬納入品種。
作者丨李傲
編輯 | 江蕓 賈亭
運營 | 朱穎
圖源丨視覺中國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健識局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