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星空传媒春节回家相亲孟孟,www久久无码天堂mv,一个人看的片免费高清www

客服微v信:mayamima
  1. 當前位置: >
  2. 醫藥行 >
  3. 醫行號 >
  4. 快訊 >
  5. 正文

何振喜:大力加強研究型醫院建設,實現高水平醫學科技自立自強

何振喜會長在2023中國研究型醫院高峰論壇發表重要講話

健康界發布
A-
A+

何振喜會長在2023中國研究型醫院高峰論壇發表重要講話

大力加強研究型醫院建設實現高水平醫學科技自立自強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會長何振喜

(2023年10月21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當然包括高水平醫學科技自立自強,它主要包括醫學創新和醫療服務兩個方面。這些年來,我國在醫學創新上進步明顯,新藥品、新器械、新技術發展迅速,但在高端醫療裝備、創新藥物、疫苗研發方面“卡脖子”問題依然存在;在醫療服務上成績顯著,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障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但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大而不強”的問題依然存在。解決以上兩個方面的問題,實現高水平醫學科技自立自強,需要舉國努力、多管齊下。今天我著重圍繞“大力加強研究型醫院建設,實現高水平醫學科技自立自強”講四個方面意見。

一、深刻認識加強研究型醫院建設的時代價值

什么是研究型醫院?一言以蔽之,就是三個特征:難病診治、醫學創新、成果轉化;換言之,就是難病診治、醫學創新、成果轉化的高水平醫院。研究型醫院作為醫院轉型發展的新理念新模式,順應了醫學科技發展大趨勢、醫療衛生改革大方向、人民群眾健康保障新需求,應該說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和產物。

(一)加強研究型醫院建設是實現高水平醫學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由之路。現代醫學科技發展證明,凡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醫學進步,都是臨床與科研融合發展的產物。20世紀人類醫學的三大成就—抗生素、疫苗、DNA,都是基于疾病診療需求,從臨床中發現問題,通過醫學研究取得的成果。我國近30年以腔鏡技術、醫療機器人為代表的微創外科技術,從舉步維艱到蓬勃發展,從亦步亦趨到引領世界,都與醫學專家的臨床發現、協作攻關密不可分。我國現在一些優秀的研究型醫院,應該說都具有豐富的臨床診療資源和高水平的臨床研究能力,在醫學科技發展、臨床疾病診治、藥品器械研究等領域已經發揮出獨特優勢。現代醫學創新的一般規律啟示我們,把我國目前一批臨床與科研兼優的大型公立醫院建設好發展好利用好,使它們成為高水平的研究型醫院,是破解醫藥技術領域“卡脖子”難題、加快實現高水平醫學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然選擇。

(二)加強研究型醫院建設是我國加速攻克重大疾病的現實需要。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常見病多發病的醫療服務能力正加速提升,但人民群眾“看難病”的需求越來越凸顯。統計表明,我國近年來重大疾病發生率呈持續上升趨勢。2022年全球癌癥發病人數及死亡率中國均排在各國之首,兩者數據均高于我國與全球人口占比。大力加強研究型醫院建設,有利于引導我國臨床與科研兼優的大型公立醫院聚焦疑難危重疾病診治與研究,在其發病機理、診斷方法、治療技術、臨床方案等方面形成引領國內乃至國際的共識、指南、標準和規范;有利于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融合發展協同發力,聚焦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系統生物學、合成生物學、結構生物學、腦科學和腦機接口、人工智能、納米醫學等學科前沿,不斷在細胞治療、分子治療、基因治療、免疫治療等生物治療方面創新診治技術,在個性化治療、靶向治療、微無創治療、藥物和器械組合、再生醫學和數字醫療等新技術方面產出高水平成果;有利于充分發揮研究型醫院“治一般醫院治不了的病、做一般醫院做不了的手術”的核心職能作用,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看難病”的健康需求。

(三)加強研究型醫院建設是促進健康產業協調發展的客觀要求。不斷滿足人民對健康生活需求層次的提升,構建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一體化的“大健康”產業體系,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醫療健康服務,已成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任務。研究型醫院具有優質醫療服務、科研平臺資源和高端醫學人才等多重優勢,處于構建大健康產業體系的核心支撐地位,是健康產業繁榮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大力加強研究型醫院建設,有利于發展高水平的健康產業,不斷推動醫療服務產業、醫藥器械產業、保健品產業、健康管理產業、養老養生產業、健康教育產業等轉型升級,滿足人民群眾對更優質、更有效、更安全醫療服務和健康產品需求,提高我國醫療行業的整體水平和健康產業國際競爭力。

(四)加強研究型醫院建設是推動新型診療制度落實的關鍵環節。分級診療不落實有多種因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醫院職能任務不清,大醫院沒看大病,小醫院沒看小病。新時代,按照醫院承擔的功能任務進行分型分級管理,對我國目前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來講是問題倒逼、形勢所迫,是必須解決的時代課題。依據國家衛健委《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指導原則(2021-2025年)》“要明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功能定位”的要求,適應新時代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我們認為,應該按照研究型醫院、臨床型醫院、全科型醫院三種類型、三個層級進行整體籌劃,形成結構合理、定位清晰、任務明確的新時代新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研究型醫院處于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頂層位置,職能任務主要解決“看難病”問題,開展疑難危重疾病診治,新技術新業務研發,臨床研究和成果轉化。臨床型醫院處于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承上啟下位置,職能任務主要解決“看病難”問題,完成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地方性疾病和專科疑難疾病的救治。全科型醫院處于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基層位置。職能任務主要解決“首診病”問題,進行健康宣教、預防保健、初級檢診、急診急救、功能康復、心理咨詢、健康照護等。按功能任務來對醫療機構進行分型分級管理,有利于構建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合理配置醫療資源;有利于科學預防、早病早治;有利于難病診治,提高多層次精準化服務水平,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更好地發揮我國醫療機構的整體服務效能。

(五)加強研究型醫院建設是牽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20年前探索建設研究型醫院的初衷,就是引領大型公立醫院“走質量建設與內涵發展之路,推動醫院建設由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力圖改變醫院過分依賴規模擴張、粗放發展的模式。研究型醫院強調質量內涵發展、臨床科研融合、創新轉化協同,與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總體要求高度一致。大力加強研究型醫院建設,可以為大型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樹立標桿示范,在注重全面質量管理、質量建設同時,抓住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求,推動醫學創新成果轉化,不斷提升自身醫療服務水平,為區域乃至我國整體醫療水平提升多做貢獻。我查了一下,規劃建設的國家醫學中心、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基本上也都是依托研究型醫院而建,加強研究型醫院建設將對我國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起到極大的引領示范作用。

二、切實增強加強研究型醫院建設的實踐自信

研究型醫院20年的探索實踐篳路藍縷,從寂寂無名到社會認同、從理念產生到理論完善、從模式探索到實踐落地,一個嶄新的醫院建設模式實實在在地出現在祖國的大地上。隨著實踐的推進,我們對研究型醫院建設越來越自信,這種自信源于以下五個方面。

(一)研究型醫院理論體系越來越完善。編輯出版《創建研究型醫院》《研究型醫院管理學》等多部專著;創刊發行《中國研究型醫院》雜志;撰寫推出研究型醫院時代、戰略、哲學、政治、社會、國際、金融、智能、實踐、使命等10個系列理論思考;公開發表上千篇研究型醫院、研究型學科、研究型人才建設的學術文章;系統闡明研究型醫院的時代背景、主旨要義、建設目標、體系框架、發展方略和模式路徑。特別是提出“研究型醫院要以‘看難病’為核心職能,以醫研融合為發展模式,以創新轉化為主要特征,以為人類衛生健康多做貢獻為價值追求”,鮮明地標定了研究型醫院理論體系的“四梁八柱”和難病診治、醫學創新、成果轉化等研究型醫院三大目標指向。

(二)研究型醫院建設共識越來越凝聚。隨著時間的推移、實踐的深入,研究型醫院在醫療衛生系統逐步形成較為一致的認識,這種認識集中在四個“新”上:是臨床與科研并舉的醫院發展新理念,是規模與內涵并重的醫院建設新模式,是創新與轉化并進的醫院發展新動能,是能力與貢獻并優的醫院建設新水平。多位國家領導人對研究型醫院給予充分肯定,指出“把醫療實踐與醫學研究結合起來,這是醫院建設的正確方向”;“建設研究型醫院的經驗很好,促進了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結合,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提高臨床診治技術水平,是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日報、新華社、解放軍報、中央電視臺等全國主要媒體對研究型醫院建設進行了廣泛報道。2022年,國家發改委《“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提出要“加快建設研究型醫院”;2023年,科技部等12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加快推動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工作方案》提出要“推進高水平研究型醫院建設”。研究型醫院建設納入了國家相關部委的規劃部署。

(三)研究型醫院建設行動越來越自覺。北京、上海、海南、廣東、江蘇、浙江、山東、安徽、深圳等省市紛紛將研究型醫院建設列入發展規劃并付諸實施,其中,上海早在“十三五”就部署建設5所研究型醫院,“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30年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研究型醫院;北京市政府2020年投入1億元資金啟動研究型病房建設,2022年前建成30個示范研究型病房,并建設兩所研究型醫院;江蘇2022年出臺《研究型醫院建設規范》并遴選了10所研究型醫院、4所建設醫院,拿出1億元資金對遴選出的研究型醫院給予配套資金支持;很多大型公立醫院都將建設研究型醫院作為奮斗目標。同時,上海、江西、山東、河南、陜西、江蘇、吉林、黑龍江、河北等省市建立了研究型醫院學(協)會。全國研究型醫院建設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

(四)研究型醫院建設支撐越來越堅實。研究型學科和研究型人才脫穎而出,2023年學會組織的研究型醫院評價遴選,評選出110個研究型學科、216位研究型人才,涌現了一批臨床專家、科學家、教育家和管理專家等“四家兼具”的研究型人才,這些人才臨床技術精、科研能力強,既是醫療服務工作的領軍人物,又是高層次科研成果的主要貢獻者。2023年研究型醫院評價遴選出的50家示范醫院,平均每百名衛生技術人員科研項目經費831.93萬元,高于申報醫院總體水平67.1%;96%建有臨床數據中心、88%建有生物樣本中心等基本科研設施,配有基本的大型科研儀器設備。依靠高水平創新平臺,大力推進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品研發、臨床應用與市場推廣,基本形成“全鏈條”創新轉化生態鏈。

(五)研究型醫院建設成果越來越凸顯。中關村發展集團知識產權管理機構2021年抽樣統計表明,占我國大型公立醫院5%的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會員單位,近3年度優秀級專利數占比達到全國大型醫院的31.4%。2023年學會組織的研究型醫院評價遴選活動,遴選出的50家示范醫院與212家參評醫院相比:發表“三高”論文數量高于53.8%,獲得發明專利授權數量高于65.6%,2020—2022年轉化藥品合同項目數、轉化器械合同項目數高于88.9%、85.4%,主持國際合作科研項目、臨床試驗(通過GCP認證)項目和研究者發起的研究項目高于55.3%、51.4%和68.3%。根據學會2021年調查發現,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地踐行研究型醫院理念較好的醫院,創新轉化收益在醫院的收益中占比顯著提升。近年來,臨床研究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效。根據2021年《構建中國醫藥創新生態系統》報告,我國對全球醫藥研發的貢獻已穩居第二梯隊之首,僅次于美國。這里面,研究型醫院做出了突出貢獻。

20年的建設歷程、20年的建設成就,給我們的重要啟示是:建設研究型醫院,必須講政治,契合國家戰略要求來推進;必須講科學,遵循醫學進步規律來推進;必須講事業,作為崇高追求滿腔熱情、鍥而不舍來推進。

三、充分認清制約高水平醫學科技自立自強矛盾問題

當前,我國實現高水平醫學科技自立自強存在著醫學創新不足和醫療服務不強的問題,因素是多方面的,我這里主要從研究型醫院建設的角度來分析,感到以下四個問題,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

(一)研究型醫院醫學創新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截止2022年底,我國有三級醫院3523家,其中三甲醫院1716家。這些醫院都具備一定的研究型醫院資源條件,應該成為臨床醫學創新的骨干力量。但由于功能定位不清,臨床與科研關系處理不好,存在兩個方面的傾向:一是重臨床輕科研,把臨床與科研割裂開來;二是大小病通治,無暇搞科研。臨床研究缺乏統一規劃、有序管理、有效激勵,還沿襲著傳統醫院建設理念、發展路徑和管理模式,在經費投入、人員編配、空間調整、績效獎勵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臨床需要,醫學創新和成果轉化需要擺不上應有位置。導致有臨床沒項目、有項目沒研究、有研究沒成果、有成果沒轉化,影響了研究型醫院整體優勢形成和主體作用發揮。

(二)研究型醫院病種病例海量優勢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我國人口基數大,臨床病例資源豐富,生物數據產量已占世界1/3,但數據庫、樣本庫、生物資源庫等統籌管理和開發利用很不理想,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散,散落在各個醫院或各個科室;二是亂,缺乏科學統一的管理和使用標準;三是差,低層次建設,設施條件比較落后;四是廢,沒有結構化、數據化開發,處于閑置狀態。究其原因:一是相當一部分研究型醫院對臨床病種病例規范管理與開發利用重視不夠,導致醫院內部難以迸發跨學科挖掘利用病種病例資源開展臨床醫學研究的創新活力;二是全國范圍內的病種病例資源規范管理、發掘利用相關標準政策不完備,加上醫院權屬不同形成的院際壁壘,嚴重限制了醫院病種病例資源共享,進而制約了我國利用海量病種病例資源優勢突破重大醫學難題的速度效益,結果造成“病種病例資源大國、臨床醫學研究小國”的局面。

(三)研究型醫院醫學創新轉化投入沒有得到充分保障。從今年研究型醫院評價遴選申報醫院統計數據看,相當多的研究型醫院創新轉化投入不足,資金鏈、研發鏈、協同鏈、服務鏈、轉化鏈存在短板弱項。參評醫院中每百名衛生技術人員中專職科研人員數僅4.4人,50家示范醫院也只有6.1人,還有近1%的申報醫院沒有專職科研人員;參評醫院有17.9%沒有數據中心、11.3%沒有生物樣本中心。無論是212家申報醫院還是50家示范醫院,雖然都有專用科研設備和場地,但是與醫療設施設備和場地相比,嚴重不成比例。這不可避免地導致研究型醫院創新轉化低效運行,造成創新苗頭立項難、持續推進難、中試擴試難、轉化推廣難,大量臨床科研最終只是發個論文、報個專利完事,創新轉化效益大打折扣。

(四)研究型醫院臨床研究能力水平沒有得到充分提升。我國臨床研究水平較低,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臨床研究專職人員太少,很多臨床研究項目沒人開展。美國麻省總醫院病床900張,擁有1400多名臨床科學家、專職科研人員2300人、研究支持人員3600人,總計7300人。二是臨床醫師的臨床研究水平不高,臨床研究的方法學掌握不充分。臨床研究的主要研究者(PI)應是臨床科學家,我國現有臨床科學家數量太少,是限制高質量臨床研究的重要因素。大多數臨床研究機構不具備設計和組織實施高質量、創新性的臨床研究,能夠牽頭開展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的機構更是鳳毛麟角,不僅嚴重制約著創新藥物和醫療器械的研發,也嚴重影響我國在疾病診療上的技術創新和理論創新,以及對世界醫學應有的貢獻。相關資料表明,國際臨床診治指南中,引用來自我國人群的研究證據僅占約3%。我國臨床指南大多也因基于我國患者自身數據的循證醫學證據嚴重不足,臨床研究路徑和方法不科學,只能被動接受和采納國外的標準規范。臨床研究能力不足是制約我國醫藥創新的最大“瓶頸”。

四、堅持不懈推動研究型醫院高質量蓬勃發展

鑒于20年研究型醫院建設的經驗啟示和當前推動高水平醫學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要求,我認為,建設高水平研究型醫院必須著眼于三個考量:要站在歷史性和戰略性的高度來定位,要站在時代性和前瞻性的高度來統籌,要站在人民性和社會性的高度來謀劃。

(一)從戰略層面明確研究型醫院功能定位。功能定位決定發展地位,發展地位決定使命作為。研究型醫院要在我國得到更大發展,發揮更大作用,必須得到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今年全國“兩會”提案、中國科協征詢醫改意見、國家衛健委來學會調研,我們就此問題已經多次提出建議。下一步我們還要圍繞這一問題繼續建言獻策,加緊推動將研究型醫院列入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總體規劃,按照“一個堅持三個統籌”的原則來推進。一是堅持“對標國際、中國特色”,既要放眼世界,又要緊密結合中國實際;二是統籌歷史與現實、東部和西部、中央與地方的實際情況,部署建設一批研究型醫院;三是統籌研究型醫院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做到與國家醫學中心、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一體規劃、協調發展;四是統籌研究型醫院建設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關系,把研究型醫院建設納入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總體部署,做到互相促進、整體進步。

(二)從體制層面強化研究型醫院資源配置。研究型醫院是一種新的醫院建設理念,必須以極大的魄力,從硬件、有形的角度重構醫院的體制框架和資源配置:一是要設立專門的研究型醫院管理機構,既能確保難病診治、醫學創新、成果轉化三個方面協調推進,又能有效指導創新轉化的規范開展。二是要搭建專業的研究支撐平臺,按照《研究型醫院建設指南》要求,著力建設高水平的臨床研究中心、多學科診療中心、醫學大數據中心、生物樣本中心、成果轉化中心等五個中心,形成對研究型醫院履行職責使命的有力支撐;三是要擁有專職的研究人才團隊,既要加強對臨床醫生科研能力培養,造就高素質臨床科學家(PI),又要大幅度提高專職臨床研究人員的編配比例,搞好醫、研、技、藥、護、工程、信息、統計、金融、產業等各類人員優化配置;四是要多渠道加大研究型醫院的投入。過去我國自然科學基金基本以基礎研究為主,臨床研究資助很少。今年8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圍繞加強臨床醫學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改革思路,包括:加強臨床醫學科學家資助力度;為愿意做科研的優秀醫生單列一個賽道;增加臨床研究領域杰青名額;在評委當中增加醫生比例等等。我們要注意用足用好這些政策。同時,從醫院的層面來講,一定要舍得在經費、空間、設施設備、人力成本投入等方面給予臨床研究有力保障。

(三)從機制層面增強研究型醫院發展活力。推動研究型醫院建設,既要注重硬件建設,也要注重從軟件、無形的角度,建立有效激發內在活力的政策機制。一是要改革人才評價標準,建立一套既有利于提升難病診治能力、又有利于促進醫學創新和成果轉化的績效考評制度;二是對在醫學創新和成果轉化方面做出突出貢獻者,既要進行精神激勵,也要進行物質獎勵,切實把國家相關激勵政策落實到位;三是要設立“臨床醫學創新獎”和“臨床醫學科學家獎”,大力表彰重大臨床研究成果和創造者,引導臨床一線醫務人員埋頭臨床實踐,矢志臨床研究,努力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指示要求,為實現高水平醫學科技自立自強建功立業。四是培養醫院創新文化,營造積極進取、勇于創新、科學嚴謹、求真務實、團結協作、學術民主、環境寬松的文化氛圍。

同志們,研究型醫院20年建設、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10年發展,回顧成就,成果豐碩,我們充滿昂揚自信;面對現實,任務艱巨,我們深感責任重大;展望未來,前景可期,我們必須踔厲奮發。讓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守正創新,再接再厲,拼搏奉獻,為實現我國高水平醫學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系我們(郵箱:nanxingjun@hmkx.cn)
關鍵詞:
研究型醫院,高水平科技,臨床研究

本文來源:健康界 作者:健康界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

相關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农架林区| 马山县| 宣城市| 罗平县| 徐州市| 石家庄市| 崇信县| 桐梓县| 湾仔区| 馆陶县| 文昌市| 赤城县| 沙坪坝区| 古田县| 和平县| 双柏县| 盐边县| 奇台县| 高平市| 溧阳市| 小金县| 江门市| 德保县| 巴青县| 平阴县| 陈巴尔虎旗| 平乐县| 泽州县| 光泽县| 卓尼县| 屏南县| 巴彦县| 绥宁县| 金塔县| 当雄县| 明溪县| 镇江市| 晋城| 来宾市| 翁源县| 济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