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二字沖上熱搜。
2023年入冬以來,各大醫院呼吸科和兒科就診人數爆增,甚至出現了需要其他科室支援的現象。
11月23日,國家流感中心發布最近一期流感監測報告,今年11月13日至11月19日期間,我國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持續上升,已經明顯高于2018年和2019年同期。
來源:國家流感中心
同一天,世界衛生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也對中國當前兒童呼吸系統疾病高發的情況予以了關切。世衛組織關注到“中國北方兒童”目前正經受流感病毒、肺炎支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新冠病毒的多種病原體感染的風險,強調要加強疾病監測,以及醫療機構內部加強衛生系統管理病人的能力。
當下流感疫情已十分嚴峻,中國正在經歷一場超過過往三年的流感風暴。
疫情遠超往年同期,專家認為在還“免疫債”
根據國家流感中心的數據,13日到19日這一周全國共報告205起流感樣病例暴發疫情,其中主要以A型H3N2為主。
全國哨點醫院中,南方省份檢測到1830份流感病毒陽性,其中1559份為A型H3N2,249份為B型Victoria系;北方省份檢測到1612份流感病毒陽性標本,其中1488份為A型H3N2,93份為B型Victoria系。
A型H3N2就是常見的甲流亞型,也是造成當下兒科爆滿的罪魁禍首之一。
健識局查詢相關數據發現。在沒有全民戴口罩的2018年第46周,全國哨點醫院只報告了17起流感樣病例暴發疫情;新冠疫情尚未來臨的2019年第46周,共報告57起流感樣病例暴發疫情。隨后2020-2022三年,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流感比例很低。
而在2023年第46周,也就是剛剛過去的一周,全國哨點醫院的流感樣病例暴發疫情數一下子從2018年的17起,暴增到205起。
今年爆發的流感毒株和2019年相似,主要是H3N2。2018年同期檢測到的主要流感亞型是H1N1。
不論H3N2還是H1N1,都是常見的甲流亞型。上一次H1N1大流行引發廣泛關注,還要追溯到2010年。平時大多數年份,這些常見的亞型并沒有造成太大影響和輿論傳播。今年流感疫情為何如此嚴重?
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是新冠疫情“免疫債”。
是指:由于公眾防護措施部署到位和管控措施有效降低了人與人的接觸,切斷了病毒傳播鏈,因此造成了過去三年人群流感感染率大為降低。因此在摘下口罩的2023年冬天,由于人群對流感免疫力的減弱,流感病毒趁虛而入,導致今年的流感疫情明顯高于往年。
深圳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盧洪洲接受采訪時就曾指出,此前3年民眾普遍戴口罩,這對于一些呼吸道傳染病起到了很好的防護作用。此前3年,感染呼吸道疾病風險減少,身體沒有建立相關的免疫力,因此疫情防控措施全面放開后人們容易感染這些疾病。
新冠“免疫債”肆虐全球,合胞病毒來勢兇猛
今年2月25日,世衛組織就向北半球推薦了2023-2024流感季的疫苗毒株,主要就是A型H1N1、A型H3N2,以及B型Victoria三個株。如果及時接種疫苗,對這幾種流感都有一定效果。
以北京為例,每年全市面向60周歲以上老人和中小學生開展免費的流感疫苗接種,第一批接種工作從9月15日開始。今年,知名媒體人胡錫進也在社交媒體上表示自己第一次在北京接種了免費流感疫苗。
然而,一些嬰幼兒并沒有接種流感疫苗的習慣,此次擠爆各大醫院的也主要是小朋友。
流感疫苗接種后1個月左右,才能達到最佳保護效力,有效降低感染風險。過去3年里,只有2020-2021流感季全國流感疫苗接種熱情空前高漲,到下一年就熱情退去,2022年甚至出現華蘭疫苗、百克生物等流感疫苗企業大幅計提產品報廢損失的情況。
流感疫苗有非常典型的銷售“大小年”現象,2023年不少企業認為疫苗接種量不會太大,有企業早在6月份就完成了這一季疫苗的生產,而往年要生產到8月份。就連世界衛生組織也看走眼,2月份分發毒株時認為今冬可能會大流行的是A型H1N1亞型。
當下,世界其他國家則在遭受呼吸道合胞病毒肆虐。
加拿大公共衛生局最新的呼吸道病毒報告顯示,自今年9月初以來,加拿大各地呼吸道合胞病毒檢測陽性人數穩步增加,尤其是在魁北克省,病毒活躍度高于常年同期水平。對此,加拿大也認為公共衛生限制措施的減少,導致了合胞病毒的大規模感染。
據《荷蘭時報》,荷蘭醫院的兒科和兒童重癥監護室因呼吸道合胞病毒而出現嚴重呼吸問題的幼兒數量“出乎意料地高”。根據荷蘭公共衛生研究所的數據,與往年相比,今年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人數的高峰發生得更早,通常的高峰是在12月。目前的感染人數已經是去年同期的兩倍。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國家流感中心的監測數據,11月13-19日這一周,全國流感樣病例共檢測了11140例,其中真的流感為3442例,其余7000多例則可能是其他病原體導致的流感樣感染。
11月22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流行病學首席專家王全意介紹:“從兒童醫院和兒研所門診就診情況來看,目前在北京市就診的兒童呼吸道疾病中,排名前三位為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作者丨梁健
編輯 | 江蕓 賈亭
運營 | 朱穎
圖源丨視覺中國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健識局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