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一卡、多卡并存、互不通用”就醫難題在破題,上海醫院正在試點
支持醫療場景電子健康卡、社保卡、醫保電子憑證等“多卡協同”,切實方便患者就醫的同時,也提升醫院管理服務效能。
支持醫療場景電子健康卡、社保卡、醫保電子憑證等“多卡協同”,切實方便患者就醫的同時,也提升醫院管理服務效能。
到院就醫是否能“一卡通用”?跨域就醫是否能“一卡通行”?“一院一卡、多卡并存、互不通用”等就醫難題正在破題。今天(12月1日),“一卡在手、健康隨行”醫療機構電子健康卡跨域主索引服務與多卡(碼)協同便民服務應用現場會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舉行,并帶來這項工作的最新進展:當前,醫療機構電子健康卡主索引服務已在上海、武漢和廈門的先行示范單位落地實踐。
長期以來,醫院內部業務系統由多方參與建設,存在多個患者業務標識,無法支撐患者開展連續醫療服務。近年來,國家發布一系列衛生健康政策文件,要求普及應用居民電子健康碼,提出建立居民以身份證號碼為主、其他證件號碼為補充的唯一主索引,推動“一卡通用”;明確國家建成電子健康卡跨域主索引服務系統;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實現院內患者主索引標準統一。為保障落地實效,國家衛健委選取上海、武漢、廈門為試點城市先行先試,率先更新索引體系,試點跨域互聯。
本次現場會由國家衛健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指導,國家衛健委統計信息中心和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主辦。上海、武漢、廈門三地醫療機構交流先行試點經驗。
在仁濟醫院門診四樓心內科診區,就跨域“一卡通行”、院內“多卡協同”及檢驗檢查報告互通共享三大便民服務場景進行現場演示。
跨域“一卡通行”場景中,仁濟醫院信息中心副主任邵維君使用手機上申領的電子健康卡,在診區自助機即可完成身份識別及掛號付費,完成簽到后,診區大屏上即刻出現了叫號信息。邵維君介紹,此項功能不僅能在醫院自助機上實現跨域“一卡通行”,在手機上通過仁濟醫院就醫服務號也可快速申領,線上全流程完成就醫,方便了患者跨域就醫和連續診療的需求。同時院內就醫實現“多卡協同”,患者在整個就診流程中可使用電子健康卡、社保卡、醫保電子憑證等任一就診介質皆可無感便捷的完成相應診療,線上線下一體化融合,提高就診效率和患者體驗感。
隨后進入診間,醫生在電腦上打開“門診工作站”選擇病人,彈窗立即顯示其在上海其他醫院的檢驗項目提示。邵維君介紹,現階段,上海地區內的檢驗檢查互通互認已基于國家及申康醫聯平臺搭建成熟,未來還將依托電子健康卡服務,力爭實現全國檢驗檢查結果互通共享。
記者了解到,上海的這項試點工作由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支持推進。早在2006年,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即啟動建設了市級醫院臨床信息交換共享平臺暨“醫聯工程”,實現了37家市級醫院間臨床診療數據與業務運營數據的交互共享。2019年,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建成“上海市級醫院互聯網總平臺”并推出“電子健康卡服務”。結合電子健康卡應用,同步在市級醫院間推動實現了醫院檢查檢驗信息互聯互通互認服務,具備良好的區域信息化基礎。2022年起,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配合國家衛健委研究制定相關技術指南,推進區域醫療背景下醫療機構主索引建設的規范化、標準化、統一化。
仁濟醫院作為上海首發試點單位,多年來醫院緊跟國家政策指引與地方工作要求,形成了多院區一體化的信息化發展格局,先后完成醫療付費“一件事”等多個數字化轉型示范場景。
與此同時,日益龐大的醫聯體規模和不斷增長的患者數量,使得信息互聯互通成為醫院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的一大挑戰。在此背景下,仁濟醫院先行先試,在國家衛健委、上海市衛健委和申康中心的統一指導下,以電子健康卡跨域主索引為技術核心,率先落地試點患者主索引標準統一建設。支持醫療場景電子健康卡、社保卡、醫保電子憑證等“多卡協同”,切實方便患者就醫的同時,也提升醫院管理服務效能。
文:唐聞佳
圖:受訪方供圖
編輯:唐聞佳責任
編輯:姜澎
轉載此文請注明出處。
本文來源:健康界 作者:健康界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