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丨柯柯 日前,貝達藥業控股子公司Xcovery Holdings在世界肺癌大會(IASLC WCLC)主席團研討會上發布了其新一代ALK抑制劑鹽酸恩沙替尼(Ensartinib、X-396)與同類藥物輝瑞Xalkori(克唑替尼,crizotinib)比較的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研究(eXalt3)的期中分
編譯丨柯柯
日前,貝達藥業控股子公司Xcovery Holdings在世界肺癌大會(IASLC WCLC)主席團研討會上發布了其新一代ALK抑制劑鹽酸恩沙替尼(Ensartinib、X-396)與同類藥物輝瑞Xalkori(克唑替尼,crizotinib)比較的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研究(eXalt3)的期中分析結果。結果顯示,接受恩沙替尼治療的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顯著長于接受克唑替尼治療的患者,達到主要終點。
據悉,eXalt3研究共入組290例ALK陽性NSCLC患者,被隨機分配到恩沙替尼或克唑替尼治療組。截至今年7月1日的數據,經盲態獨立評審委員會(BIRC)評估,進展事件占最終分析預設進展事件的73%。數據表明,恩沙替尼組患者的mPFS為25.8個月,克唑替尼組為12.7個月,兩者具有顯著性統計學差異。生存分析(K-M 曲線)顯示,在治療后36個月時間點,恩沙替尼組只有不到40%患者出現進展,而克唑替尼組有75%的患者進展。
此外,恩沙替尼使75%未經治療的肺癌患者的腫瘤縮小,超過克唑替尼67%的比例;并且延緩了癌癥的發生時間約兩年,是克唑替尼的兩倍多。目前,eXalt3研究還將繼續跟進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
在一小部分疾病已擴散到大腦的ALK陽性NSCLC患者中,恩沙替尼也顯示出更優的治療效果。在恩沙替尼治療組,所有11例腦瘤體積較大、在掃描檢查中病灶清晰可見的患者的腫瘤都縮小了。其中有7例(64%)患者的腦瘤萎縮程度被認為是有反應的。相比之下,克唑替尼治療組19例患者中只有1/5的患者(約4例)有反應。
安全性方面,研究中觀察到恩沙替尼最常見的副作用是造成曬傷樣皮疹,這是ALK抑制劑的“新毒性”。
此外這項研究啟動時,招募的約40例患者是在地方實驗室接受的ALK突變檢測,此后在大型實驗室對入組患者進行集中檢測。這樣做是為了減少地方檢測機構的假陽性結果。據了解, 43例接受地方實驗室檢測的患者中,11例為ALK假陽性;7例患者接受了恩沙替尼治療,2例患者接受了克唑替尼治療。
由于恩沙替尼只針對ALK蛋白,如果患者是ALK陰性,就不可能實現減緩腫瘤生長的療效。可以理解,假陽性患者會扭曲數據,因此研究人員還報告了稱之為“改良意向治療人群”的結果,該人群只接受集中測試。這組患者的PFS在數據截止時還沒有達到,這意味著,有超過一半的患者到當時還沒有發生癌癥惡化。這一數字在克唑替尼治療的患者中為12.7個月。
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是NSCLC重要的致癌驅動因子之一,據統計,ALK融合蛋白基因在這部分患者中的陽性率約為5%,且多見于年輕、不吸煙或輕度吸煙的肺腺癌患者。ALK激活之后能夠導致下游信號通路被激活,進而引發腫瘤的發生和存活,而ALK抑制劑能夠有效抑制ALK的活性,從而起到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而克唑替尼是第一個獲得美國FDA批準針對ALK進行靶向治療的藥物,屬于第一代ALK抑制劑。
恩沙替尼是貝達藥業與其控股子公司Xcovery共同開發的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強效、高選擇性的新一代ALK抑制劑。該藥物與ALK具有很強的結合力,已經開展的中國2期注冊臨床研究旨在評估恩沙替尼治療克唑替尼治療失敗后的ALK突變陽性NSCLC患者的療效、安全性及生物標志物分析的結果顯示,客觀緩解率(ORR)為52%,疾病控制率(DCR)為93%,顱內ORR和DCR分別為70%和98%,整體療效達到了預期指標。

下一步,基于eXalt3 研究結果,Xcovery將與藥品監管機構討論數據,積極準備恩沙替尼在中、美作為ALK陽性NSCLC一線治療的上市申報,該藥物或將成為首個由中國企業主導在全球上市的肺癌靶向創新藥。
如果恩沙替尼獲得批準,在同一領域,該藥物也將有更多的競品對抗,除了Xalkori,還包括羅氏的Alecensa和Zykadia,后者在2017年獲得一線療法適應癥批準的申請方面雙雙超越了Xalkori,Alecensa是該類藥品目前的銷售領袖;而輝瑞的Lorbrena(lorlatinib, Xalkori后第三代ALK抑制劑)早些時候也發布了最新結果,有望擊敗Xalkori,重新占領該領域一席之地。
參考來源:
END
我知道你在看喲
本文來源:新浪醫藥 作者:柯柯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