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作為最具創新活力的新興產業之一,已成為諸多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截至2019年底,在全國387家國家級產業園區(168家國家級高新區和219家國家級經開區)中,有193家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重點發展方向,占比將近一半。為探究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發
把脈丨六大痛點、三個方案!生物醫藥園區如何聚力突圍
生物醫藥產業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高附加值、長周期、多學科交叉的特點,決定了其聚集化發展的特性。生物醫藥產業園區憑借其在產業集聚方面的獨特優勢,逐步成為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 隨著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生物醫藥技術與產業發...
生物醫藥作為最具創新活力的新興產業之一,已成為諸多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截至2019年底,在全國387家國家級產業園區(168家國家級高新區和219家國家級經開區)中,有193家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重點發展方向,占比將近一半。為探究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發展規律,提升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新浪醫藥與賽迪顧問聯合發布《2020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百強榜》(文末附榜單)。通過外驅動力、內驅動力和擴容潛力三大維度對各大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園區進行比較,全維解碼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三力模型”能夠從3個層次6大維度13項指標對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的綜合競爭力進行評估,具備全面性、客觀性、準確性和權威性。其中,內驅動力是園區發展最為核心的源動力,主要通過集聚效果、要素支撐、科創能力三個維度進行評估;外驅動力是園區發展的外來刺激因子,主要涉及區位交通、周邊環境兩個維度;擴容潛力主要評估園區內的企業飽和度,是園區未來空間擴展能力的直接體現。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 2020,6
《2020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百強榜》設計了“1+3”榜單體系,即1個主榜單、3組子榜單(詳細榜單見附件)。主榜單對所有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園區進行綜合評估,評選出2020年在生物醫藥產業領域的百強園區,3組子榜單分別就外驅動力、內驅動力和擴容潛力三個維度,對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在某個領域的表現進行評估。
整體來看,我國生物醫藥百強園區區域分布不均衡,差距懸殊。東部地區占生物醫藥百強園區60席,中部地區占17席,西部地區占15席,東北地區占8席。江蘇、山東和廣東三省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建設效果遙遙領先,有40個園區入選生物醫藥百強園區榜單。與新生代園區相比,老牌園區仍占絕對優勢。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百強榜中,老牌園區占62席,包攬前十。新生代園區僅占38席,排名均較靠后。主要原因在于,老牌園區起步早,資源集聚完善,在生物醫藥企業招引過程中更具備先發優勢。
內驅動力層面,國內園區普遍具備較好的科創投入能力,但科創成果產出區域分布極不均衡。各園區科創資源投入力度與自身綜合實力排名呈正比,充分說明創新對于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發展至關重要。雖然總體科創投入并不算低,但從科創成果產出來看,國內絕大多數生物醫藥園區仍處于較低水平。2019年,全國批準國產1類新藥10個(品規),相關企業全部集中在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中關村科技園區三個園區。其中江蘇省園區涉及的品類有8個,占全國的72.7%。獲批創新藥的企業主要集聚在長三角地區,呈高度集中態勢。
外驅動力層面,新生代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在區位交通、生存壓力方面更具優勢,具備趕超老牌園區的發展潛力。交通區位方面,通過對各大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到機場距離、到火車站距離進行統計,發現新生代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由于規劃時間比較晚,對區位交通因素考慮更為周全。交通優勢前10名的園區,均為新生代園區,綜合排名較為靠后。生存壓力方面,雖然排名靠前的老牌園區所在城市能級更高,生活配套更完善,但同時人才競爭也更激烈、生活成本也更高。以房價收入比作為評估指標,發現新生代園區周邊生存壓力遠小于老牌園區。
綜合來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水平較高的園區一般具備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持續升級配套服務、主張資源開放鏈接等幾個方面的特質。
比如,武漢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的武漢光谷生物城,在科技創新層面通過在研發、管理和投資方面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支持政策,激活政府、企業、高校、平臺等各主體要素,推動政企校研齊心協力推動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在配套服務層面,整合藥監局、醫療器械檢測中心、食品藥品監督檢驗中心等行政審批及服務機構,實現就地辦理、“一站式”新藥檢驗、檢測和申報業務,打造生物技術研究院儀器共享中心等40個研發服務平臺、2個GLP安全評價服務平臺、生物藥物CMO基地等5個中試生產平臺、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等多家三甲醫院、中國醫藥集團華中物流中心等四大物流平臺,不斷完善園區功能配套服務能力;在資源鏈接層面,除了縱橫打通產業鏈和創新鏈,通過政策資金保障,以武漢光谷生命健康產業母基金為主導、各類社會投資機構為輔助,通過項目投資來達到串聯產業內各類資源要素的目的。
《2020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百強榜》認為圍繞生物醫藥產業打造開放、創新、高效的生物醫藥創新體系,是生物醫藥產業園區未來應對產業痛點的必然選擇。
一是未來園區將成為各類要素自由鏈接的開放樞紐。政策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服務鏈通過園區搭建的開放平臺,能夠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與高效運轉。
二是創新將成為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的運營內核。創新是生物醫藥產業持續突破的根本動力,園區作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只有具備完善的研發創新體系才能獲得更多生物醫藥企業的青睞。
三是以高效為特征的產業配套服務對刺激企業積極性具有顯著效果。對醫藥、醫療器械研發制造企業而言,高效的審評審批流程意味著更多的市場先機。未來新一代信息技術、服務模式創新將成為園區改善自身配套服務水平的主要路徑。
解讀丨新生代生物醫藥園區發展勢如破竹,關鍵原因在于……
新浪醫藥聯合賽迪顧問,今日(6月19日)正式發布《2020賽迪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百強榜》,該榜單對387家國家級開發區進行分析,揭曉了2020年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的綜合排名百強榜。 從榜單看,雖然2000年及以前成立的老牌園區上榜數量較多,占比達62%,但入榜的...
Tips: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或微信后臺回復“百強榜”獲取完整榜單。
END
展望丨生物醫藥園區下半場,如何真正實現“四級跳”
近年來,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呈現集聚化發展態勢,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級經濟開區成為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核心載體。 隨著《國務院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十三五”醫療器...
本文來源:新浪醫藥 作者:sinayiyao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