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集采原則上遴選不少于50個通用名的藥品,過評、國采、大輸液、中草藥等品種不予考慮。 隨著藥品集采進入常態化,又一醫藥大省啟動“降價模式”。 “2021年安徽省藥品集采征求意見研討會”于6月11日在合肥召開。
隨著藥品集采進入常態化,又一醫藥大省啟動“降價模式”。
“2021年安徽省藥品集采征求意見研討會”于6月11日在合肥召開。健識局獲悉,這場會議的重點,是解讀2021年度安徽省藥品集中采購工作方案,向參與所有集采的企業現場集中答疑。
安徽省級集采預計將在8月中旬完成。合肥市醫保局二級調研員唐立新會上表示:本次集采盡量不設門檻,建立雙信封評價體系,通過商務標、技術標兩大要素組成的綜合得分來決定中選企業。
早在5月25日,安徽省醫保局印發《2021年度安徽省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工作方案》已明確,從未過評藥品中遴選用量大、金額高、競爭較充分的藥品中,采用競價、議價等形式確定中選品種。
本次會議則強調,省級集采原則上遴選不少于50個通用名的藥品,過評、國采、國談、省談品種,以及大輸液、中草藥不予考慮納入。而醫療機構優先使用集采中選品種,零差率銷售,嚴禁二次議價。
醫藥行業的老人可能還記得,2010年9月,正是安徽在全國第一個推出了“雙信封”制度,商務標和技術標分別評價,只有技術標的信封達到標準后,才會討論價格。
當年安徽憑借“雙信封”,順利完成了國務院醫改辦交付的醫改內容之一:規范基本藥物招標采購機制。如今,安徽在省級集采中再次拿出“雙信封”,不知道會不會引領全國其他省份的集采風向。
01 雙信封+帶量采,安徽嚴格要求一品兩規
本次安徽省級集采的規則將按照“雙信封+帶量采”模式,綜合考慮藥品的質量、療效、不良反應和價格等因素,根據競爭形勢以競價、議價等形式確定中選企業。
省級集采大量納入未過評藥物,已經不是新鮮事。但安徽此舉,顯然是要把未過評藥物也分出三六九等來。
“雙信封”制度本來就是改良的方式,相比于以往藥品集采“唯低價中標”,“雙信封”體現了藥品技術含量,有分析人士指出,這一模式技能有效壓低中標藥品的價格,又考慮了供應藥品的質量問題,為其他省份的集采工作提供借鑒模式。
在實際集采品種的選擇上,安徽省將根據目前醫療機構“一品兩規”的用藥要求,本次集采會選用全省用量最大的1-2個主流品種,同時針對同通用名不同適應癥、規格也不同的藥品,組織專家論證。
同通用名不同規格的產品將如何納入集采的問題,安徽省則選擇參考國家集采相關模式,按照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差比價規則來進行計算,如按照裝量差異、包裝數量差異來考慮差比價的方式分出勝負。
無論最終哪些產品能夠成功入圍,本次“雙信封”的集采模式需考慮入圍藥品的質量:臨床療效、使用安全性、監督抽檢、質量標準等情況,同時供應入圍標準主要考慮企業的生產能力、供應穩定性等因素。

安徽本次集采的品種數量將不少于50個。由于涉及的藥品種類繁多,又是臨床常見的大品種,安徽還出臺相應的配套政策,建立醫保部門與醫療機構間的激勵和風險分擔機制。健識局注意到,在《2021年度安徽省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工作方案》中明確,對因規范使用中選藥品減少醫保基金支出的醫療機構,不調減當年度醫保基金總額預算額度。
這使得醫療機構有動力去使用集采品種,省出更多的錢來用于其他藥品支付。集采品種用得越多,醫院“自留地”的空間越大。
02 省級集采常態化,藥價降幅將超出業界預期
安徽這次省級帶量采購,很有可能對其他省份有示范意義。
今年1月,國家醫保局局長胡靜林在全國醫療保障工作會議上明確表示,各地必須重點針對國家組織集采之外、費用排名前500位的藥品品種,規范開展集中帶量采購。
根據健識局的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山東、浙江、河北等19個省份開展省級集采。而大部分未單獨展開集采的省份,也紛紛加入跨區域采購聯盟的名單之中。本周,寧夏、江西、海南、甘肅四省明確加入廣東組織的集采聯盟。
由廣東省牽頭,向16個省份邀約組建區域集團采購聯盟,共同開展省級藥品和器材的帶量采購工作。其中納入了59個中藥品種,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獨家品種,因此引發業內關注。
類似多省份的的帶量采購聯盟一旦形成,就超過了國內任何采購聯盟的體量,可視為國家集采的預演,藥品降幅也將大大超出業界預期。
當然,參與類似跨省集采的省份,訴求也不盡相同。寧夏回族自治區公共資源交易網發布了《關于開展廣東省省際聯盟藥品集中采購相關數據報送工作的通知》,共參與40個品種,其中包括還原性谷胱甘肽、低分子肝素、腹膜透析液、小兒氨基酸、阿司匹林等眾多知名品種。

安徽集采也會有外部效應。健識局注意到,安徽省今年曾規劃落實“長三角醫保一體化要求,積極探索長三角區域藥品聯盟采購。”這也就意味著,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四省部分城市的跨區域采購聯盟即將建立。
一旦安徽“雙信封”模式確立,未來東部幾個醫藥大省可能都會跟進,距離成為國家層面意志只是一步之遙。可以預見的是,國家集采及跨省市聯盟采購將使行業迎來進一步的降價潮。相關藥企應做好降價準備,去迎接省級帶量采購的狂風暴雨。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文丨雷公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